台湾评论员蔡正元博士说,台湾未来统一就要做到三化,一是去军事化,二是去台独化,三是去美国化,他称台湾依附于美国近50年,台湾的上层社会人士70%都拥有美国绿卡和护照,他认为去美国化是最难的。 所谓“三化”,本质是翻转台湾长期被动的局面,重新校准影响台湾社会方向的关键变量。 蔡正元提出的“去军事化、去台独化、去美国化”,背后可不是三句口号那么简单,而是一次系统性重构:既是对岛内当前政治、经济、社会深痛问题的处方,更是揭开了撕裂结构背后的真实矛盾。 解放军近年来军演升级,岛内各种“仿真实战”,气氛很紧张,但本质是台湾本土军队打不出自信,装备高度仰赖进口。 最近几年美国军售累积更是节节攀升,2024年一年就接近20亿美元,拜登执政以来,对台军售将近77亿美元。 看起来像撒钱买安全,实质上是让台湾在国际舞台愈发被动,蔡正元说解散台军,也许听着激进,可这个提议反映的现实就是:无论军方花多少钱,军事对抗始终无法逆转两岸力量对比。 与其在战略层面被架空,不如思考将资源投入社经民生,毕竟多数台岛居民并不愿为意识形态而上战场。 反观大陆,无论是兵力部署还是法理、国际资源投入,统一的底线态度早已成形,相关措施也日趋清晰,从法律追责、经济反制到实战演练,步步升级。 讲到“去台独化”,这里不只是简单反对某党某派,更是一场广泛的思想认同攻防。 在岛内,所谓“去中国化”的教育持续渗透,历史课本和身份话语早已改头换面,潜移默化成了主流青年的记忆基石。 而现实中,大多数台湾人其实更关心生活质量、发展机会,也看得明白“独立”在法理与国际上压根无现实基础,只有陷社男有点点幻想,实际掌控资源的精英集团,早已为各种“变通路线”埋下伏笔。 大陆新近提出的“两必三凡是”、“统一必胜、“台独必亡”,以及针对所有分裂、破坏统一的势力的反制方案,就是对这种岛内悄然蔓延的认知模糊、投机主义已经画上了最重的一笔。 第三点去美国化,不只是“政策上的远美”,而是一次体制层面的“移除”,敢说这是最难执行的任务,原因很简单,高度依赖的经济链、长期盘根错节的利益输送链,都被锁定在外部势力身上。 台上层精英,对外投资主战场在美欧澳,各大家族企业、科创园区高层,拥有美国永久居留权或护照的比例高得惊人。 当下估计至少有80万台美双重国籍人士,上市公司董事、实权股东超过一半常年在美大利益布局。 不少人持有大量海外资产,台岛资本与西方市场深度绑定,且用脚投票趋势愈发明显,最近一轮全球富豪移民报告显示,台湾顶级高净值人口流失数量全球第八,主力资金大举外流,首选目的地正是美国及其盟国。 这种移民与资本流动背后的选择权,无时无刻不在削弱台湾社会的自主能力,家族办公室、离岸金融操作、甚至子女教育,都在外部轨道上运行。 台湾出口依赖度在主要市场居高不下,对美贸易依赖创新高,一旦全球贸易波动,台湾首当其冲。 美国发起贸易战、关税施压;以及对岛内企业的各种政策设限,台湾的边际自主空间不断被蚕食,最终外部指令与内部经济诉求反向生长。 要想逆转这种困境,不是一句“台独”或者“一国两制”可以一刀两断的,更何况,连美台之间的战略黏性,也未必像宣传的那般牢不可破,美国内部舆论对台湾战略价值其实也时常摇摆;美方既要用台湾遏制大陆,又不愿与大陆彻底翻脸。 甚至美前总统川普都曾释放“有利于统一与和平”的暧昧信号,台美关系的根基其实远没岛内想的那么稳固。 回望整个局势,如果台湾真想走向“自主统一”,不仅需要在军事、思想、对外关系上刮骨疗毒,更得直面“利益共同体”的自我革新。 岛内大资本与权力阶层,早已形成了以“亲美”为生命线的利益结构,要动它谈何容易。 去军事化可以靠政策推动,去台独化要靠几十年教育社会工程,但唯有去美国化,才是撼动根本的体制革命。 想真正完成“统一”,除非台湾社会自己清醒地选择断舍离,不再幻想靠外部保护伞无限续命。 你觉得台湾社会有没有勇气完成这样的自我革命? 信息来源:新浪网
台湾省知名媒人蔡正元博士在一档论政节目中说到:如果大陆统一了台湾,将面临三个最棘
【793评论】【24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