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中国人和西方人最大的区别是,中国人认为偷和抢是可耻的,但你看无论是美国人,还是英国人,还是荷兰人,他们都不认为偷和抢是可耻的,美国人就因为中国崛起之后国力会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就因为这个,就开始想方设法打击中国。 所以,中国人这几年有些意识上一直很憋屈,因为我们想不明白,我们既没招谁也没惹谁,我们自己苦哈哈拼死拼活把国家建设强大了,美西方就受不了了了,他们按照正常的逻辑和伦理弄不过中国,于是就堂而皇之地使用偷和抢,连荷兰这种狗屁大的国家也敢于直接把中国数百亿资产的企业抢过来,还觉得抢得有理,抢得光荣,这其实就是海盗逻辑,到21世纪了,西方人仍然没有走完海盗时代。 把镜头拉远点,历史课本里那些“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章节,说白了就是一本高端海盗日记。船靠岸,旗一插,黄金、香料、土地全改名换姓。回到伦敦、阿姆斯特丹、马德里,立马成了“民族英雄”。几百年过去,套路没变,只是船换成了航母,旗子换成了“民主”“人权”的标语,火炮变成了制裁名单和长臂管辖。抢完,还要开一场发布会,西装革履地宣布:“我们是在维护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规则谁定的?他们;秩序啥样?方便他们抢。 去年欧洲一个小国,直接把中资企业收归国有,理由冠冕堂皇:“国家安全风险。”问要证据,答复是“涉密,不便公开”。这操作熟不熟?跟当年英国东印度公司闯进孟加拉仓库,把茶叶标上“皇家财产”一模一样。不同在于,东印度公司至少还自己出兵,现在只要一份文件、一张传票,几百亿资产就换了主人。抢了,媒体还集体鼓掌,夸政府“有魄力”,仿佛腰包鼓的是自家纳税人,其实最后分的还是那几家老牌财团。 再说美国,芯片法案一签,干脆摆明车马:谁用中国技术,谁就别想进我市场。这不是商场竞争,是直接把对手的手绑起来,再大喊“快来抢单”。更离谱的是,还要求盟友一起“站队”,不站?航母战斗群开过去“维护航行自由”。一句话:我抢可以,你反抗不行;我制裁是正义,你反制是“破坏规则”。这套话术,海盗听了都得喊师傅。 荷兰ASML事件更搞笑。光刻机卖不卖,本来是你情我愿,结果美国一句“技术含有我家长臂”,荷兰立马按下暂停键。几百亿订单说撕就撕,撕完还一脸正气:“为了世界安全。”网友吐槽:当年海盗至少还自己磨刀,现在连刀都借别人的。说到底,还是骨子里的海腥味没散——只要旗帜够大,就能合法登船;只要口号够响,就能合法搬货。 有人纳闷:西方不是讲“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吗?怎么一到中国资产,就“神圣”不起来了?答案其实很简单——他们的“神圣”是有边界的,边界就是:不能威胁我的霸权。你的5G便宜又好用,不行;你的新能源车性价比高,不行;你的港口、矿山、芯片厂想买?可以,但得让我控股,让我“审核”,让我随时能收走。收走那刻,他们还会补一句:“这是市场行为,与政府无关。”——听着是不是像海盗把金子搬上船后,回头对原主人说:“这是自由贸易,你别生气。” 再说国内舆论场。每次被抢,总冒出一种声音:“是不是我们哪里做得不够好?”“是不是要再忍忍?”忍啥?忍到对方把整条产业链都搬走?中国人的思维是“以德服人”,问题是人家压根不吃“德”这套,他们只认“力”——你够硬,他才坐下来谈;你稍软,他立刻蹬鼻子上脸。想想看,当年银河号被扣、南联盟使馆被炸、南海撞机,我们忍得还少?结果呢?换来的是“中国威胁论”越叫越响,制裁越加越狠。事实证明,道德说教对海盗无效,只有火炮——或者说,今天的火炮是技术、市场、航母、稀土、产业链——才能让他听懂人话。 当然,说“西方人全是海盗”肯定是气话,普通老美、荷、英老百姓也忙着还房贷、带娃、看病,没空抢你。问题是,他们的选票、他们的媒体、他们的“民意”,常常被那几杆海盗旗牵着走。一喊“中国偷技术”,就全民激愤;一喊“中国抢工作”,就一致对外。强盗逻辑被包装成“政治正确”,政客、财团、媒体合奏一曲“正义进行曲”,老百姓跟着打拍子,谁还管曲子背后是血是泪是金币碰撞的叮当响? 那中国人咋办?继续憋屈?继续解释?“我们没恶意”“我们和平崛起”——解释得还少吗?不如挺直腰杆,把篱笆扎牢。技术要自主,市场要多元,金融要防火墙,法律要长牙齿。你抢我资产,我依法冻结你在华利润;你断我芯片,我断你稀土;你制裁我企业,我反垄断查你巨头。来而不往非礼也,海盗听得懂的语言叫“实力”,叫“对等”,叫“你敢抢我就敢反抢”——当然,是依法反抢,用市场、用规则、用国际法,把海盗的遮羞布撕下来,让全世界看看:到底谁在破坏规则,谁在裸泳。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中美开战,中国沿海被炸咋整?戴旭上校一句话让大伙安心:中美真打起来,美国能把中国
【29评论】【2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