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不愿意在举办奥运会了?事情坏就坏在国际奥委会自身。当年的中国举办奥运会

柳淮蕊 2025-10-19 18:53:24

我们为什么不愿意在举办奥运会了?事情坏就坏在国际奥委会自身。当年的中国举办奥运会,国际奥委会的委员们,反复来中挑毛病,让中国人身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阅读前请点个赞,点个关注,主页有更多你喜欢看的内容) 2008年北京奥运时,咱们是真拿出了十二分的诚意,工人三班倒赶工期,志愿者顶着烈日练礼仪,整个北京把“东道主”的本分做到了极致。 可国际奥委会的委员一来,那挑刺的劲就没停过,今天嫌场馆座位间距差两厘米不达标,明天说运动员餐饮不够“国际化”,后天又抱怨安保太严“影响观赛体验”,鸡蛋里都要挑出骨头来。 就拿媒体中心来说,咱们按IOC的标准建了1200个工作间,结果来了个委员说“采光角度不符合欧洲习惯”,硬生生逼着施工队连夜调整灯具位置,改方案改到凌晨三点,最后还落个“不够灵活”的评价。 那时候咱是一边干一边受气,就像你诚心诚意做饭待客,人家筷子没动就先教你放几克盐,这种不被尊重的滋味,谁受着能不窝火? 更可气的是,IOC这套“高标准严要求”从来都是只针对别人,到自己这就全是双标。 今年9月的操作,更是把虚伪写在了脸上:18号刚拒绝西班牙等国提出的禁赛以色列提议,理由说得冠冕堂皇,“不应因政治因素剥夺运动员权利”,转头19号又宣布,俄罗斯和白俄罗斯运动员2026年冬奥会只能以中立身份参赛,连国旗国歌都不让出现。 同样是涉及地区冲突,以色列运动员能正常挥舞国旗,俄白选手却要被集体惩罚,这哪是什么“奥林匹克精神”,分明是看背后的政治靠山下菜碟。 这种双重标准咱早见识过,乒乓球改大球、跳水预赛成绩清零、女子举重专门限制中国参赛名额,这些所谓的“规则优化”,说白了就是盯着中国优势项目使劲打压,当年北京奥运咱们拿51块金牌,他们转头就改了三项赛事规则,吃相也太难看了。 抛出这可气的态度不说,办奥运就像是往无底洞里砸钱,而这笔账IOC从来不管。 从1972年到现在,每届奥运平均超支1.72倍,就没见过不亏的,北京奥运花的3000亿里,一大半都砸在了IOC要求的“配套设施”上,比如为了满足“赛事期间交通零拥堵”的指标,专门修了三条地铁支线,赛后利用率不足三成。 再看巴黎奥运,预算从51亿欧元飙到110亿,超支115%,最后还被牛津大学当反面教材骂浪费。 更惨的是雅典,2004年奥运亏了80亿美元,那些当年按IOC标准建的场馆,现在击剑馆长了草,皮划艇赛道成了垃圾场,希腊老百姓花了快30年才还清债务。 IOC只催着主办国搞排场,从来不管赛后场馆怎么养活,鸟巢和水立方算运气好的,靠演唱会和旅游勉强回本,可这摸索就花了十年时间,换哪个城市经得起这么折腾? 这些年IOC嘴上喊着“节俭办赛”,搞了什么《奥林匹克2020议程》,说要降低申奥成本,可骨子里还是老样子。 今年4月他们吹自己把申奥成本降了80%,可转头就给潜在主办国列了57项“必备要求”,小到媒体中心的咖啡温度,大到城市周边的酒店星级,一样都不能少。 纽约当年算过一笔账,办奥运每投1美元只能收回60美分,干脆直接放弃申办;伦敦市长更实在,说“钱花在修地铁上比办奥运实在”。 中国现在可不傻,今年的体育产业报告里写得清楚,“村超”这样的民间赛事,投入不到奥运的百分之一,却能带动当地旅游增收30亿,还能让老百姓真真切切享受到体育的乐趣,何必去贴IOC的冷脸? 不过最让人寒心的,还是IOC从来没真正尊重过主办国的付出。 北京奥运结束后,IOC主席罗格嘴上说“无与伦比”,可转头就在内部报告里挑了23处“改进点”,连志愿者的微笑角度都成了“问题”。 反观东京奥运,运动员宿舍用纸板床,媒体中心漏雨,IOC却闭着眼夸“创新可持续”;俄罗斯索契花了510亿美元办冬奥,被骂“浪费”,卡塔尔办世界杯花2200亿,反而成了“典范”。 这哪里是看赛事质量,分明是看国家的话语权,当年咱忍着气把所有细节做到极致,换来的不是尊重,而是变本加厉的挑剔,现在再让我们花几百亿去受这份罪,谁都不会愿意。 现在2036年奥运申办名单里,全是卡塔尔、印度这种想刷存在感的国家,伦敦、纽约、东京这些大都市谁都不掺和。 不是大家不爱体育了,是没人愿意伺候IOC这尊“太上皇”,中国现在的态度很明确:体育是为了老百姓开心,不是为了给IOC撑场面。 “村超”的火爆,全运会的接地气,都说明咱们找对了体育的路子,IOC要是还抱着老一套的傲慢和双标不放,迟早得被全世界抛弃。 这么看来,咱不愿办奥运,不是输不起,是不值得,IOC要是不把姿态放正,不摒弃双重标准,不解决办赛浪费的沉疴,就算把奥运金牌捧到咱们面前,咱们也不稀罕。 毕竟体育的本质是团结和快乐,要是被官僚主义和政治偏见裹挟,那这奥运不办也罢。 对此你还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0 阅读:0
柳淮蕊

柳淮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