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中国得防着点俄罗斯?说白了,普京今年72岁,这位掌舵俄罗斯25年的硬汉终究会迎来谢幕,那么万一接普京班的人是个亲美派,中俄现在抱团取暖的局面会不会一夜翻车? 普京今年72岁,从2000年上台到现在,俄罗斯的内政外交几乎都刻着他的印记,中俄关系能走到今天的“历史最好时期”,他的战略眼光和强硬立场是关键。 但人总有老去的一天,俄罗斯的权力交接从来都藏着不确定性,谁也没法保证下一位掌舵人会沿着他的路子走。 要知道,俄罗斯国内从来都不缺亲美派,这些人要么是早年留过学、受西方思想影响深的精英,要么是想靠亲近美国解除制裁的寡头,一旦他们掌握了权力,最先动的可能就是对中对美的政策。 俄罗斯对美国的心态其实一直很复杂,这么多年来,从克林顿到特朗普再到现在,普京跟五任美国总统都打过交道,每次新总统上台,俄方都想过改善关系,哪怕主动妥协也愿意试,只不过每次都落得失望的下场。 这种“想靠近又靠不上”的惯性,要是遇到个本身就亲美的新领导人,很可能就会演变成全面倒向美国。 到时候人家可不看什么“中俄友谊”,眼里全是美国能给的好处——比如解除持续多年的西方制裁,让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重新卖给欧洲,让寡头们的资产回流西方市场,这些诱惑对急着搞经济的俄罗斯来说太实在了。 更要明白的是,中俄现在抱团取暖,本质上是因为都受美国霸权的挤压,是“利益抱团”不是“感情绑定”。 中国需要俄罗斯的能源,像“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每年能给中国送几百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帮着咱们多找个能源来源;俄罗斯需要中国的市场,把石油、煤炭、农产品卖到中国,才能顶住西方制裁的压力。 可要是新领导人亲美,这些利益绑定就可能被撕断。美国肯定会提条件,让俄罗斯减少对中国的能源出口,甚至把管道改成往欧洲输气,还会逼着俄罗斯在经贸上疏远中国,转而跟西方合作。 到时候中国的能源安全少了一块重要支撑,那些在俄罗斯投了钱的农业、基建项目也可能打水漂。 军事和国际舞台上的风险更大。这些年中俄在军事上多有配合,一起搞演习、分享技术,在联合国、上合组织里也总是互相帮衬,比如在涉疆、涉台问题上,俄罗斯总能站出来支持中国,中国也在乌克兰问题上帮俄罗斯说话。 可亲美派上台后,这些协作大概率会停摆。美国会要求俄罗斯跟北约缓和关系,甚至让俄罗斯放弃在联合国里跟中国的配合,要是俄罗斯答应了,中国在国际上就少了个重要盟友,以后对抗美国霸权就更吃力了。 更危险的是,俄罗斯手里的军事技术、战略情报,会不会因为亲近美国而被泄露,这都是不得不防的事。 有人说俄罗斯老百姓大多认中国,55%的人都觉得中国是“最好朋友”,可老百姓的好感顶不过顶层政策的转向。 当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老百姓也没少对西方有好感,新领导人一声令下,还不是全面倒向西方? 再说俄罗斯的权力结构里,军方和寡头的影响力极大,要是亲美派能说动想恢复西方市场的寡头,再拉拢想减少北约压力的军方,就算老百姓不乐意,政策该变还是会变。 而且美俄之间那些所谓的“结构性矛盾”,看似没法调和,可只要俄罗斯愿意在乌克兰问题、军备控制上让步,美国有的是办法给俄罗斯“好处”,当年特朗普不就差点跟普京达成私下交易吗? 所以中国必须提前做准备,不能把鸡蛋全放在普京这一个篮子里。能源上得多找后路,除了俄罗斯,还要跟中亚、中东的产油国签更长期的协议,把进口来源铺得更开。 经贸上不能太依赖俄罗斯市场,同时也要跟俄罗斯签一些带“锁定期”的合同,就算换了领导人也没法轻易撕毁。 军事上更得靠自己,加快研发核心技术,不能再指望从俄罗斯拿关键装备。 说到底,国家之间的关系从来都是“靠人不如靠己”,普京在的时候,中俄是好伙伴,可他一旦谢幕,万一上来个亲美派,之前的一切都可能归零。 中国防着点俄罗斯,不是不信现在的友谊,而是怕未来的变数,毕竟在国际舞台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提前留一手总没错。
普京不愧是克格勃出身,冷不防给了泽连斯基一闷棍,飞机一落地情况又变了。普京一
【9评论】【3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