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 美国今天突然宣布了! 10月18日,美国今日正式宣布:将从11月1日起对进口巴士加征10%的关税,同时将《美墨加协定》的关税豁免范围扩大至中型和大型卡车。 大家可能没细想,这政策里藏着两种截然相反的心思——一边给进口巴士“加担子”,说要护本土产业;一边又给卡车“松绑”,把豁免范围扩到中型、大型。不是美国政府犯糊涂,是这背后的利益蛋糕分得太直白。 咱先掰扯进口巴士这事儿。美国本土公交巴士近三成依赖进口,光从中国进口的客车每年就达25亿美元,还多是纯电动车型。加10%的税,真能让本土巴士厂赚翻?悬。公交公司的购车款多是地方财政拨款,成本涨了,要么地方多掏钱,要么涨公交票价,要么少买新车让老巴士超期服役。最后遭罪的还是天天坐公交的普通人,要么多掏车费,要么对着老旧巴士熬日子。 再看卡车豁免,更耐人寻味。美国大型卡车制造业早跟墨加零部件厂深度绑定,受《美墨加协定》“北美价值成分超64%”条款约束,本土组装的卡车关键零部件约30%依赖从墨西哥、加拿大进口。之前豁免只覆盖小型卡车,现在扩到中大型,每辆能帮车企省下近2000美元。这些钱会降物流费吗?看看去年,美国卡车企业利润涨了12%,物流费半分没降,省下的钱大概率进了车企腰包。 更扎心的是游说力度的差距。代表卡车行业的美国卡车运输协会(ATA),2023年全年游说花费约100万美元,其下属政治行动委员会(Truck PAC)在2024年选举周期总支出71.4万美元,用于政策沟通与议员支持;而巴士行业的协会全年游说费用还不到100万,声音小到在国会山掀不起波澜。所谓“保护本土产业”,根本是看哪个行业嗓门大、钱花得多,不是真为普通从业者着想。 说到底,这政策就是场精准的利益倾斜,护了巨头企业,轻慢了小众行业,最后成本全压给老百姓。加税的成本最后摊给乘客,豁免的红利直接流进车企账户,这样的“贸易政策”,哪有公平可言?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原先我们只是知晓美国召回将领只是为了提升军纪,如今他们的会议内容也基本曝光了,美
【4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