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连斯基对美俄总统通话感到惊讶泽连斯基对特朗普与普京通话并约定会晤的复杂感受,植根于大国博弈中乌克兰被边缘化的现实困境,每一个细节都折射出小国在强权政治格局中的无奈处境。当他怀揣着获取 “战斧” 导弹的期待启程前往华盛顿,试图通过强化军事能力为谈判增添筹码时,俄方发起的长达两个半小时的通话彻底打乱了他的计划,这种时间上的精准 “拦截”,本身就构成了对乌克兰话语权的无声消解。特朗普在与普京通话后态度的骤变更具冲击力,此前他还暗示可能向乌提供导弹,通话后却转而强调 “美国自身也需要战斧导弹,不能为别国耗尽储备”,这种 180 度的立场反转,让泽连斯基的外交努力瞬间失去了支点。
惊讶情绪的背后,是对外交节奏被彻底掌控的猝不及防。泽连斯基原本计划在与特朗普的午餐会晤中推动武器援助议题,美方此前 “愿意加大对俄施压力度” 的表态曾让他看到希望,甚至有欧洲官员将其索求导弹的举动视为施压俄方的筹码。但特朗普与普京不仅迅速敲定布达佩斯会晤的计划,还安排了国务卿鲁比奥率领的高级别代表团先行磋商,整个进程完全绕开了乌克兰这个冲突核心方。更具象征意味的是,会晤地点选在布达佩斯 ——1994 年乌克兰放弃核武库换取安全保障的备忘录签署地,如今却可能成为大国决定其命运的场所,这种历史的对照足以让泽连斯基感受到命运的讽刺。
背叛感的滋生,源于对美乌关系本质的清醒认知。这已是特朗普重返总统职位后两人的第六次会面,但美方的支持始终带着功利主义的算计。特朗普曾直言美国在冲突中靠卖武器获利,2023 年美国军火商海外销售额飙升 49%,其中 63% 流向欧洲,这种将战争视为生意的逻辑,注定了乌克兰的利益随时可能成为交易筹码。此前 8 月的阿拉斯加会晤已让乌克兰体会过被冷落的滋味,如今特朗普在通话后直言 “停火协议能否达成取决于乌克兰”,甚至暗示其应接受现实,这种表态与他对普京 “非常真诚” 的评价形成鲜明对比,让泽连斯基再次看清,美国的 “和平努力” 更多是制造轰动效应,而非维护乌克兰的主权完整。
小国的悲哀,在国际规则的失效与大国意志的碰撞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乌克兰曾以销毁核武为代价换取美俄的安全承诺,但如今这些承诺在现实利益面前不堪一击。普京在通话中强调俄军掌握战场主动权,特朗普则将结束冲突与美俄贸易挂钩,双方的博弈焦点始终围绕自身利益,乌克兰的诉求被置于次要位置。即便泽连斯基试图通过 “志愿联盟” 峰会凝聚欧洲支持,却依然无法改变被排除在核心谈判之外的命运。华沙皮莱茨基研究所专家的判断或许道破了本质:美俄的外交试探往往无果而终,但这种反复拉扯的过程,本身就是对小国命运的漠视与消耗,而泽连斯基的每一次情绪波动,都成为这场大国游戏中无声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