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人是第一个侵占中国国土的西方国家,又是第一个以妨害国家安全为名抢夺中企资产的

物规硬核 2025-10-18 01:47:19

荷兰人是第一个侵占中国国土的西方国家,又是第一个以妨害国家安全为名抢夺中企资产的国家。   17世纪初,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船队开到了台湾的大员港,从此开启了他们对台湾长达38年的殖民统治,1624年,荷兰殖民者打着“贸易据点”的幌子,在澎湖吃了败仗后转而占领台湾南部,建起热兰遮城。   他们成了第一个用武力直接侵占中国领土的西方国家,比英国在鸦片战争前的殖民扩张还早,比葡萄牙在澳门的租借式存在也更早,这段历史,让荷兰坐实了“殖民先驱”的名号。   谁能想到,四百年后,荷兰又在半导体领域玩起了“第一”的戏码,2025年10月,荷兰政府突然以“国家安全”为由,对中资企业闻泰科技旗下的安世半导体下了狠手:冻结全球运营、禁止业务调整、任命外籍董事,还托管了99%的股权。   这波操作,依据的是2024年新出台的《商品供应法》,表面上看,他们喊着“保障供应链安全”的口号,可实际上,这背后藏着地缘政治博弈的深层逻辑,安世半导体作为车规级芯片的核心供应商,2024年营收高达147亿元,其技术实力直接戳中了西方对“技术流失”的敏感神经。   荷兰的这种双重角色,活脱脱就是西方技术霸权矛盾性的写照,一边是殖民历史里“第一”带来的暴力掠夺记忆,另一边是现代技术封锁里“规则”外衣下的政治干预。   在安世半导体这个案例里,荷兰经济部和司法系统联手,把企业治理结构当成了政治工具,和美国的“50%规则”遥相呼应,成了对华技术遏制的“欧洲前哨站”。   这种封锁策略,说白了就是焦虑驱动下的防御性行为,中国半导体产业在成熟制程领域不断突破,安世半导体、中芯国际等企业功不可没,这让荷兰坐不住了。   他们搬出“国家安全”的借口,把正常的商业行为政治化,闻泰科技的声明说得好,荷兰的行动“基于地缘政治偏见而非事实风险评估”,结果不仅是企业资产流失,更是全球供应链信任的崩塌,合法并购的资产,几年后被重新审查,跨境投资的确定性被彻底打破。   历史和现实交织在一起,中国企业的应对策略也越来越清晰:分散产能布局、完善公司章程保护条款、用《反外国制裁法》等法律工具反击。   更根本的是,全球化并没有因为局部逆流而停滞,但中国企业得学会在风浪里前行,靠技术自主创新突破封锁,靠国际规则维护权益,最终在技术博弈中赢得主动。   荷兰的双重“第一”,说到底就是西方技术霸权从殖民时代到数字时代的延续,从台湾殖民到半导体封锁,底层逻辑始终是对“控制权”的争夺。   这种控制欲在现代表现为对技术标准的垄断、对供应链的干预、对规则的单方面解释,但历史已经证明,封锁从来没能真正挡住技术进步,中国在稀土、光刻机等领域的突破就是最好的例子。   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在开放合作的同时构建有效的反制体系,荷兰的案例提醒我们:技术博弈不只是企业之间的战争,更是规则、标准、生态的战争。   只有持续创新突破技术壁垒,通过多边合作重构公平规则,才能打破“第一”背后的霸权逻辑,实现从技术跟随到技术引领的跨越,这不仅是企业的生存之道,更是国家战略的关键。

0 阅读:55

猜你喜欢

物规硬核

物规硬核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