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共同社消息,日本财务大臣加藤胜信呼吁: 呼吁G7团结起来,对抗中国的稀土管控。 加藤的这番“对抗呼吁”,并不是第一次出现。早在2010年中日钓鱼岛争端后,日本就对稀土的依赖产生了极大的警惕,开始寻求多元化进口渠道。 可问题在于,全球范围内即便有稀土矿,也难有国家具备中国在分离提纯、规模加工上的产业能力。 七国集团中,除了美国还在力图通过《通胀削减法案》扶持本土稀土产业外,其他国家的动作都比较象征性。 欧洲的绿色转型计划喊得响,但真要在稀土问题上“自主可控”,短期内几乎没有可能。至于日本,虽然在材料科学上有过人之处,但稀土加工产业的基础薄弱,仍难以摆脱对中国的依赖。 所以,加藤胜信的这番话,既是对中国稀土政策的“担忧”,更是对本国在全球产业链中无法自主的一种无奈。 他选择在G7财长会议场合发出这个声音,其实是想把这个问题从单纯的资源安全,提升到所谓“经济安全”的层级。 用他的话说,就是“某些国家对关键资源的出口控制,可能会破坏市场的稳定性和公平性”。 当然,中国并不是在“搞垄断”或者“限制自由贸易”。近年来,中国对稀土行业的管理更趋规范,是为了防止无序开采、环境破坏以及资源流失。 这一系列政策,是基于国家长期利益和可持续发展的考量。而不是像某些国家动不动就用“国家安全”做理由封禁中国企业那样,表面说是市场,实则搞保护主义。 中国的稀土政策并没有针对任何国家,反而是在推动全球稀土市场更加透明和理性。 那么,日本为什么偏偏要在这个节点上再次挑起稀土话题?一方面是国内经济复苏乏力,需要一个“外部挑战”来凝聚共识和注意力;另一方面,也是在为未来可能的国际合作谈判中争取更多筹码。 毕竟,资源焦虑背后,是技术焦虑、产业焦虑,甚至是国家战略方向焦虑。加藤胜信把话说得那么重,其实是想把中国描绘成一个“必须联合应对”的对手,但问题是,就稀土而言,G7能联合出什么实质性的“对策”吗? 现实是,中国的稀土产业已经不是简单的资源输出,而是包括上游开采、中游加工、下游应用的完整体系。 这不是靠“联合声明”就能打破的。更重要的是,中国的稀土政策并没有关闭合作的大门,反而是欢迎在规则和环保前提下的多边合作。 谁愿意遵守规则,谁就能在这个市场里找到位置。反观G7内部,真正愿意投入资源搞稀土产业的国家凤毛麟角,大多数还停留在“政策提法”阶段。 日本此番呼吁,更像是一种“外交姿态”而非实际动作。它当然知道中国稀土体系的成熟不可替代,但还是要在国际场合表达“态度”,以示“立场坚定”。 但态度能解决问题吗?如果没有实质性的产业政策配合,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和技术积累,光靠“G7团结”四个字,是难以撼动中国在稀土领域的话语权的。 在这样一个全球化波动加剧的时代,资源安全早已不是一个可以被“呼吁”解决的问题。真正的安全,是建立在能力和规则之上的。 加藤胜信的呼吁,听起来像是G7在努力发声,但更像是他们在承认一个事实:中国的稀土,他们暂时离不开。与其对抗,不如合作;与其担忧,不如建设。 素材来源:共同网 快讯:日财长呼吁G7携手应对中国稀土管制 - 共同社
美媒出来说实话了!美媒表示,美国可能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将供应链作为武器的
【1评论】【1点赞】
这BOSS有点酷
一群傻逼!请问你们怎么对抗?东西在老子手上,老子不给你,你难道还敢对中国宣战,来硬抢吗?
用户10xxx34
狗日的,把倭寇往死里压。
用户10xxx80
对七国集团全面,稀土出口
二师兄妖怪被师傅抓走了
欧盟:狗日的,你把中国稀土填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