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最近,厦门大学搞了个大新闻:新闻传播学院新上任的领导班子里,一口气出现了两位

首城研 2025-10-17 11:27:03

就在最近,厦门大学搞了个大新闻:新闻传播学院新上任的领导班子里,一口气出现了两位90后副院长!其中一位叫宣长春的,更是92年出生,今年才33岁。消息一出,立马冲上热搜,阅读量破十万,评论区直接炸锅。 有人拍手叫好:年轻有为,可喜可贺!但也有人满腹疑虑:三十出头就当上985大学的副院长,是不是太儿戏了?怕是背后有故事吧? 说实在的,看到这条新闻,我第一反应也是惊讶。在我的传统印象里,大学领导那都得是德高望重、头发花白的教授。但仔细一想,这事儿还真不能简单用拔苗助长来概括。 首先,咱得看看这几位90后到底是什么来头。 官方简历显示,他们可不是什么关系户,而是实打实的学霸和科研能手。比如殷琦副院长毕业于复旦,熊慧副院长毕业于人大,都是新闻传播学的顶尖学府。人家早就在核心期刊上发过不少论文,还主持过省部级的科研项目,研究方向正是眼下最前沿的新媒体和国际传播。这说明什么?说明他们是凭硬核的学术实力上位的。 其次,新闻传播这个学科,早就不是我们想象中“读读报、写写稿”的文科了。 现在是人工智能、大数据、短视频的时代,传播生态天翻地覆。要教好现在的学生,要引领学科发展,学院领导如果自己都不懂社交媒体、不懂算法推荐、不懂元宇宙,那怎么行?厦大党委书记林东伟就说得明白,看中的就是年轻干部的“活力与学术敏感度”。让最懂互联网的一代人来管理最需要连接时代的学院,这步棋,我觉得走得相当高明! 所以,在我看来,厦大这个决定非但不是“匪夷所思”,反而展现了一种难得的魄力和远见。它打破了过去论资排辈的旧观念,给有能力的年轻人提供了大展拳脚的舞台。这是一种积极的正能量它告诉我们,在这个时代,年龄不再是门槛,真正的才华和努力会被看见和重用。 当然,年轻干部需要快速成长,用实实在在的业绩来回应社会的关注和期待。但无论如何,我们应该为这种打破常规的勇气喝彩。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让年轻的人扛起时代的旗,我们的高等教育才能更有活力,更有未来! 对于这件事,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0 阅读:35
首城研

首城研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