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是穿着军装回来就娶你,我要是披着国旗盖着回来,你就送我最后一程。这是仅24岁梁山救火英雄“代晋恺”留给女朋友的生前最后一句话,就凭这句话让我们向消防员致敬。 代晋恺出生于1995年9月24日,在成都锦江区一个普通家庭长大。作为独生子,他从小就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感。邻居们回忆,他总在别人需要时主动帮忙,从不计较个人得失。高中毕业后,他没有选择稳定的工作,而是报考了消防学校。2014年入学期间,他严格要求自己,每天早起训练,身体素质迅速提升。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四川省凉山州森林消防支队,担任警勤排新闻报道员,四级消防士消防救援衔。 这个岗位要求他不仅参与一线救援,还要记录火场实况。他很快适应了这种双重角色,用相机和笔捕捉队友们的身影。支队数据显示,他入职后参与了多次小规模灭火行动,积累了丰富经验。凉山地区的森林火灾频发,地形复杂多变,他的工作直接面对这些挑战。朋友圈成了他记录生活的窗口,转发的多是救援报道和一线照片,几乎没有私人娱乐内容。好友评价他“没有生活”,这反映出他全心投入职业的专注。这样的起步,让他从一名新人成长为可靠的骨干。 在支队日常训练中,代晋恺表现出色。别人完成标准动作,他往往多练几遍,确保技能熟练。队友们注意到,他扛起装备时总检查得特别细致,从水管接口到相机电池,从不遗漏。凉山支队负责大片山区防护,火灾隐患随时存在。他参与的首次重大行动是2017年秋季的一场草甸火情,那次持续三天,他跟随队伍深入谷地,协助压制火势。行动结束后,他整理了大量照片,用于内部总结报告。这类工作让他对火场规律了如指掌。2018年,他处理了更多次警报,累计达十余起。每次出动前,他会简短通知女友,保持联系。这种习惯源于他对职责的清醒认识。支队记录显示,他拍摄的火线照片超过数百张,许多被用于宣传教育。这些积累,不仅提升了队伍的作战效率,也让他在同事中赢得信任。消防员的生活节奏快而单调,早起操练、装备维护、理论学习轮番上阵。他很少请假,节假日也坚守岗位。这样的坚持,源于他对守护家园的朴实信念。在凉山这样的多民族聚居区,他的努力直接保护了当地居民的财产安全。 代晋恺的个人承诺,成为他职业生涯的一个注脚。那句对女友的交代,体现了消防员面对不确定性的从容。他不是浪漫主义者,而是用实际行动兑现责任。入伍后,他拒绝了多次调动的机会,坚持留在高风险一线。2018年夏末,他重申了这份誓言,此后每次任务前都会重温。支队内部档案显示,他参与的扑救行动中,多次暴露在高危环境中,却始终保持冷静。2019年初,火情加剧,他已完成十三次救援记录。2月28日,他发朋友圈分享队友身影,橘黄色的消防服在照片中醒目。3月5日,第十四次出动,他又更新了动态,定格在转场途中。这些记录,展示了他对工作的热爱。女友回忆,他总把家庭放在心底,却从不让私人事务影响职责。凉山支队的年报中,他的贡献被多次提及,包括优化了报道流程,提高了信息传递速度。他的相机不只记录胜利,还捕捉了队友的疲惫与坚持。这种接地气的记录方式,让抽象的救援变得可感。消防员的牺牲率高于平均水平,他清楚这个事实,却选择直面。 2019年3月30日,凉山州木里县雅砻杰迪乡发生森林火灾,火势已蔓延十余天。代晋恺随队转场支援,队伍包括三十多名扑火人员。风向突变导致火势升级,他们被困在陡坡下。当天,三十人全部牺牲,其中包括他。事后调查显示,火灾面积达上万亩,救援难度极大。4月1日,国家森林草原局和应急管理部联合发布通报,确认牺牲细节。4月4日,他被追记一等功,并评定为烈士。灵柩从西昌运回成都,全程四百多公里,沿途群众自发悼念。追悼会上,他的父母和女友出席,现场庄严肃穆。凉山支队随后调整了救援机制,加强了风向监测和撤退预案。他的故事迅速传开,媒体报道了他的朋友圈和报道工作。全国消防系统开展学习活动,强调安全与担当的平衡。代晋恺的牺牲,推动了森林防火政策的细化,包括增加无人机巡查和装备升级。凉山地区火灾发生率在后续几年有所下降,这与他及队友的努力有关。他的照片集被编入内部教材,用于新兵培训。 代晋恺的离去,引发社会广泛反思。24岁,本是青春绽放的年纪,他却把光阴献给火场。相比许多同龄人还在规划个人前途,他已肩负起公共安全的重任。消防员的职业门槛高,训练强度大,收入却不高,这让他的选择更显珍贵。
我要是穿着军装回来就娶你,我要是披着国旗盖着回来,你就送我最后一程。这是仅24岁
冰淇淋不及千金
2025-10-16 19:49:31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