凶手的家属跪下求原谅,被害人妈妈怒了:我哭了半个月 你连句道歉都没有!玩具和抱歉不能换人前几天看到一个新闻,说发生一起命案,凶手被抓了,几个月后开庭审理,凶手家属带着哭哭啼啼的上去了,他们说:“孩子还小,求个原谅吧!”被害人家属听到后,冲上去把玩具扔在地上,气得直骂:“玩具能换人吗?能换回来我女儿吗?” “孩子还小”这四个字,听着让人心寒。在凶手家属眼里,自家孩子的“小”是值得被原谅的理由,可他们忘了,被害人也可能是个没长大的孩子,也有等着她回家的父母。 被害妈妈说“哭了半个月”,这半个月里,她可能没睡过一个整觉,没好好吃过一顿饭,看到女儿的玩具就忍不住掉眼泪。而凶手家属呢?直到开庭才想起“求原谅”,早干嘛去了? 有数据显示,在涉及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中,近三成凶手家属会以“孩子年纪小”为由请求谅解,却很少有人在案发后第一时间真诚道歉。这种“事后补救”,更像为了减轻自家孩子的惩罚,根本不是真的愧疚。 那个被扔在地上的玩具,多讽刺啊。凶手家属以为拿个玩具就能弥补,却不知道被害人妈妈再也没法给女儿买新玩具,再也没法陪女儿玩游戏。这种伤害,是任何东西都换不回来的。 有人说“得饶人处且饶人”,可饶人也得看情况。当一条鲜活的生命没了,当一个家庭彻底碎了,凭什么要受害者家属忍着悲痛去“原谅”?这种道德绑架,比凶手的行为更让人恶心。 我见过更让人心酸的画面:有位被害女孩的妈妈,在法庭上拿出女儿的日记本,里面写着“明天要和妈妈去公园”。而凶手家属还在辩解“孩子只是一时冲动”,这种冷漠,比寒冬还刺骨。 真正的道歉,从不是开庭时的哭哭啼啼,也不是随手递来的玩具。是案发后第一时间的愧疚,是面对受害者家属时的低头,是愿意承担所有后果的担当。没有这些,所谓的“求原谅”全是假的。 受害者家属的愤怒,从来不是小题大做。那是失去至亲的痛苦,是对凶手家属冷漠的失望,是对“公平”的渴望。他们扔的不是玩具,是压在心里的绝望;他们骂的不是人,是毁了他们人生的悲剧。 别再拿“孩子还小”当借口了,年纪小不是犯罪的挡箭牌,更不是伤害别人后逃避责任的理由。真正该被疼惜的,是那个再也回不来的被害人,是那个哭到崩溃的妈妈。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凶手的家属跪下求原谅,被害人妈妈怒了:我哭了半个月 你连句道歉都没有!玩具和抱歉
开心唠唠嗑
2025-10-16 17:33:00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