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5日,荷兰国防大臣布雷克曼斯在北约防长会上宣布,向乌克兰提供9000万欧元无人机援助,专门用来买侦察和打击无人机,这也是荷兰几天内第二次援乌,之前刚宣布过2亿欧元计划。 荷兰这波在几天内连抛两次援乌计划的操作,算得上学界北约援助里的 “密集型投喂” 了 —— 前脚刚砸出 2 亿欧元的大礼包,后脚就跟着 9000 万欧元的无人机专项款,还特意点明要全砸在侦察和打击无人机上,这背后的算计可不止 “送武器” 那么简单。 先看乌克兰那边的处境,早就不是 “缺武器” 能概括的了,而是缺得精准又紧急。基辅经济研究院去年的报告说得明白,乌军现在每天消耗的无人机就得突破 3000 架次,这数字比不少中小国家的无人机库存都多,而且八成得靠外部补给和国内生产凑。 可乌克兰自己的无人机产业早就是 “虚胖” 状态,2024 年底产能看着唬人,突破了 400 万架大关,但军方实际能掏钱买的也就 150 万架,连产能的四成都不到。 更要命的是,俄罗斯还天天盯着乌境内的无人机工厂炸,搞得不少企业只能躲在地下搞分散生产,零件得拆民用设备凑,技术一路降级,能维持最低供应就不错了。 荷兰选在这时候送无人机,简直是往刚好裂开的缺口里填水泥,比送些用不上的重型装备实在多了 —— 毕竟现在俄乌战场早成了无人机的 “秀场”。 2022 年冲突初期,土耳其的 TB-2 无人机就能靠着灵活打击把俄军装甲部队搅得鸡犬不宁,现在乌军的战术更成熟,侦察无人机找目标、打击无人机补刀,这套组合拳缺了哪环都玩不转。 再说说荷兰为啥非得当这个 “急先锋”,这和北约新搞的援乌机制脱不了干系。今年 8 月就有消息说,美国逼着欧洲搞 “自己买单、美国赚钱” 的套路,荷兰二话没说就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直接掏 5 亿欧元买美国的 “爱国者” 部件送乌克兰。 这回连投两笔援款,本质上还是在给这套机制 “站台”。要知道现在北约秘书长是荷兰前首相吕特,荷兰自然得扛起 “维护团结” 的大旗,尤其是在美国态度摇摆的节骨眼上,多掏点钱既能稳住美国,又能在欧洲盟友里立住 “靠谱” 的人设。 何况荷兰的财政本就没太多约束,内部政治也没那么多反对声音,送武器这事既能赚政治分,又不用担太大国内压力,何乐而不为?布雷克曼斯在北约防长会上宣布这事,与其说是通报援助,不如说是给其他欧洲国家 “打样板”。 更关键的是,无人机这东西在战场上早成了 “低成本高效益” 的代名词,荷兰这笔钱花得算精明。2023 年乌克兰搞 “无人机百万计划” 时,就想靠这玩意儿构建非对称作战体系,事实证明这路子走对了 —— 一架小型打击无人机成本可能就几千欧元,却能炸掉价值几十万欧元的坦克,这笔账谁都会算。 荷兰之前就跟着北约盟友给过乌克兰无人机,像单兵手抛式的侦察型号早就在前线用开了,这次专门强调 “侦察和打击” 双用途,显然是摸透了战场需求:侦察无人机能盯着俄军的补给线和火力点,打击无人机能随时补刀,刚好能补上乌军现在最缺的 “战场眼睛” 和 “轻便拳头”。 而且荷兰自己也懂无人机技术, Delft Dynamics 公司早年就造出能射捕捉网的反无人机设备,知道这类装备在现代战争里的分量,送自己懂行的东西,也不怕落个 “送无用装备” 的笑话。 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点,荷兰这 9000 万欧元没直接给现金,而是 “专门用来买” 无人机,这背后藏着和美国的默契。 布雷克曼斯自己都透露,荷兰支持送 “战斧” 导弹但得看美国脸色,说明这波无人机援助大概率也是从北约体系内采购,说不定还有美国厂商的份。 这种 “欧洲出钱、美国出产能” 的模式,荷兰早就轻车熟路了,既帮美国消化了武器库存,又完成了援乌任务,顺带还巩固了和美国的军事绑定。毕竟在北约体系里,荷兰这类中等国家想保持影响力,靠的就是这种 “既听话又会办事” 的姿态。 说穿了,这两笔援助就是精准踩在了 “乌克兰急需、北约需要、荷兰能办” 的交点上。乌克兰缺无人机缺到 “日均消耗顶得上小工厂月产能”,北约需要欧洲盟友掏钱稳住援乌节奏,荷兰则能靠掏钱换政治资本和联盟地位,再加上无人机这东西确实能在战场上发挥实效,这笔买卖怎么看都不亏。 至于能不能改变战局另说,但至少能让乌克兰的无人机消耗窟窿多填几天,也让荷兰在北约的 “考勤表” 上多画个勾。
乌克兰早就应该这么做了。14日,据俄方媒体消息称,乌克兰仍
【11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