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王爷到底有几只眼”,荷兰这次算是看清楚了!前天我们刚宣布反制,禁止被它抢走的安世半导体出口,对方当天就服软了,跑出来说要“积极沟通”,想被“豁免”。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荷兰最近的一次动作,本来只是一个听上去很普通的商业审查,却很快把气氛推向紧张。事情起源于他们对一家名叫安世半导体的公司重新“翻箱倒柜”,理由是担心安全。 但这家公司早已成为中国企业的全资子公司,荷兰的这个决定,很难让人相信只是单纯的审查,而是在更大的背景下的一步棋。 荷兰不仅是美国的老朋友,还是全球光刻机巨头阿斯麦的主场,他们自然感受到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下,这场审查看起来更像是一次姿态,想在大国游戏里表现自己。 只是这一步棋,可能没有想清楚后果。安世半导体虽然挂着荷兰的名头,但它的业务重心完全在中国。 它是全球成熟制程芯片的大供应商,每年出货量超过千亿件,覆盖从手机、汽车到各种家电,而支撑这些产量的七成以上的工厂都在中国,东莞的生产基地更是它的核心。 简单来说,公司的品牌在荷兰,心脏在中国,一旦中国停止供给,它立刻就会陷入瘫痪。这才是荷兰没有料到的地方,他们以为自己抓着的是筹码,但实际上,这筹码的控制权不在自己手里。 中国的回应很快而且直接,当出口限制的消息发布后,荷兰的态度几乎在一夜之间变了。前一天还要翻查所有权,第二天就开始寻求和中国沟通,甚至暗示希望获得豁免。 这种变化足够说明问题反制措施打在了痛点上,让一切强硬姿态都变得站不住脚。这不是中国和荷兰第一次在现实中发生碰撞。 过去几个世纪里,荷兰在与东方的交往中多次经历这样的场景。从被郑成功收复台湾,到在朝鲜战争中遭遇惨败,每一次都提醒着一个事实。 任何低估对手的决定,都可能付出代价。如今的全球化更让这种代价来得快、来得准确。这次的事件,也许只是一个开头。 安世半导体只是个例子,它向世界展示了,在全球供应链紧密交织的今天,单方面出手限制,很容易触发对方从其他环节进行反击。 而荷兰还有更多在中国的业务阿斯麦的光刻机,飞利浦的医疗和消费市场,壳牌的能源布局,联合利华的日用消费品这些无一不依赖中国市场。 一旦再发生类似的冲突,这些企业都可能成为下一个节点。棋局还在继续,荷兰的下一步怎么走,将考验他们对利益和政治的权衡能力。 而这场博弈,也给那些还在观望的国家提了个醒:在出牌之前,最好先搞清楚自己和对手手里真正握着的是什么。
“马王爷到底有几只眼”,荷兰这次算是看清楚了!前天我们刚宣布反制,禁止被它抢走的
幕沧小澜
2025-10-16 12:50:19
0
阅读: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