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亿不要了?五眼联盟国家骄傲宣布:两艘巨舰订单已转交给中国。 新西兰政府最近做了个大胆决定:取消了和韩国现代尾浦造船厂的渡轮订单,转而选择中国的广船国际,这个决定意味着他们要白白损失6.71亿新西兰元,但政府却说这是为纳税人省了数十亿。 这事得从2018年说起,新西兰的iRex项目计划建造两艘连接南北岛的大型渡轮,订单给了韩国船厂。当时预算是单艘7.75亿新西兰元,看起来挺合理,但项目开工后问题就来了,成本像脱缰的野马一路狂奔。 到2023年,审计报告显示项目总预算可能接近40亿新西兰元,这意味着两艘船的成本翻了两倍还多。 新政府上台后拿到这份账单,算了笔账:继续下去可能要烧掉40亿,现在叫停只损失6.71亿,虽然这笔钱已经打了水漂,但总比继续往火坑里跳强。 那为什么选中国船厂?铁路部长温斯顿·彼得斯给出的理由很实在:广船国际能给出固定交付时间和确定价格,这点在当前全球造船业特别难得。 现在各国船厂订单都排到几年后,价格还经常因为原材料、人工等因素调整,韩国那边的教训就摆在眼前——预算失控最要命的地方就是你永远不知道最后要花多少钱,中国船厂能承诺“定时定价”,对新西兰来说就是最大的保障。 数据也支持这个选择,2024年,中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三大指标继续保持全球第一,其中完工量占全球份额超过50%,特别是在滚装船这类专业船型上,中国船厂近年来拿下了不少国际大单,技术和经验都过硬。 新西兰这次决策还透露出一个有意思的信号,作为“五眼联盟”成员,他们在基建项目上没有跟着别人的政治风向走,而是实打实地算经济账,当有记者问到“安全顾虑”时,彼得斯部长回应很干脆:造船就是造船,中国方面也明白该怎么做。 新西兰这步棋确实走得精明,6.71亿的损失虽然肉疼,但如果能换来一个按时交付、价格可控的项目,避免了可能高达40亿的无底洞,这笔账怎么算都划算,何况老旧渡轮早该换了,拖下去运营成本和安全风险只会越来越高。 中国造船业这些年能拿下越来越多国际订单,靠的不是价格战,而是建造效率、质量管控和履约能力的综合实力。 当一个行业能做到让客户放心把几十亿的项目交给你,还愿意为此承担政治压力,这份信任不是一天两天能建立起来的。 “这事儿说白了就是“及时止损”的经典案例!前面那个韩国项目就像个无底洞,预算从7亿多纽币一路狂飙到快40亿,新政府再硬着头皮跟下去,纳税人的钱包真要彻底被掏空。” “现在赔了6亿多叫停,看着肉疼,但比起未来可能再砸几十亿,简直是小钱办大事,” “要我说这届政府挺清醒,知道啥叫“沉没成本不是成本”,新西兰选中国船厂根本不难理解——人家广船国际是实打实的老牌企业,1954年建厂,香港上海两地上市,中国现在造船总量比全球其他国家加起来还多。” “连美国智库都承认的数据,新西兰凭啥不认?与其被意识形态绑架,不如看谁靠谱用谁,隔壁澳大利亚要是学学这种务实劲儿,也不至于搞基建天天超支延期。” “有些人动不动扯国家安全,结果自己连条船都造不利索,中国船厂能给出固定造价和交付时间,韩国项目却连港口改造费都控不住,这就是能力的差距。” “说白了,市场经济谁行谁上,打嘴炮又造不出船,现有渡轮都快散架了,去年Kaitaki号直接瘫在海中间,乘客差点被风浪掀进海里。” “老百姓天天吐槽南北岛物流靠“老古董”,政府再不敢快换新船,下次可能真得出大事,现在中国船厂承诺2029年交船,对新西兰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 “最讽刺的是,作为“五眼联盟”成员,新西兰居然带头打了某些人的脸,美国把广船国际列入“军方企业名单”又怎样?人家新西兰直接一句“尽职调查过了”顶回去。” “当然也有人担心港口改造后续成本,但新西兰政府说了年底公布细节,而且新船设计长度200米,现有港口稍加改造就能用,明显吸收了前一个项目的教训。” 你觉得新西兰这波“亏6亿保几十亿”的操作是真精明,还是无奈之举?如果你是该国决策者,敢不敢像他们一样果断换供应商?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信源:光明网
韩国教授:我们之所以不喜欢中国,是因为我们不希望中国发展的太好!近日,在韩国
【6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