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解放军炊事员陶洪礼在送饭途中碰到一个越军哨

千浅挽星星 2025-10-15 17:46:33

[太阳]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解放军炊事员陶洪礼在送饭途中碰到一个越军哨所,干掉越军哨兵后,他竟大摇大摆走进敌营。   1976年,一个叫陶洪礼的贵阳小伙怀揣着英雄梦参了军,脑子里全是枪林弹雨、冲锋陷阵的画面,可现实给了他一记大耳光,他被分去了炊事班。   这么安排不是没道理,一方面,他做饭确实有两下子,但更重要的,是他那股子天不怕地不怕的莽撞劲儿。   据说这小子当战斗兵的时候,经常不听指挥,像一头小野牛,领导们寻思着,就让厨房的烟火气磨一磨他身上的锐气吧。   陶洪礼倒也安分下来,每天围着灶台转,看着是沉稳了,也守规矩了,但谁都不知道,炊事员的工作,并没有磨平他的棱角。   在中越边境,后勤兵的日子一点也不安生,上山砍个柴都可能踩到地雷,做饭升起的炊烟,搞不好就成了敌军炮火的坐标,往前线送饭更是九死一生,路上撞见敌人巡逻队是家常便饭。   这些危险,在别人眼里是必须躲开的催命符,但在陶洪礼这儿,却成了送上门的战功,他硬是把一条送饭的路,走成了自己的火线,后勤和前线的界限,在他这里彻底模糊了。   一次傍晚送饭,他和战友鲁阳俊被一个越南哨所死死卡住了去路,绕路?前线的兄弟们就得饿肚子,鲁阳俊有些犹豫,觉得任务要紧,但陶洪礼两眼放光,这哪是钉子,这分明是军功章啊!   说干就干,鲁阳俊早就备好了越军军服,两人一合计,决定乔装渗透进去,计划起初还算顺利,他们摸掉了几个外围的哨兵,但很快就暴露了,枪声一响,战友鲁阳俊中弹倒下,陶洪礼瞬间被火力包围。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激烈的枪声引来了附近我军的一支部队,援兵一到,内外夹击,这个碍事的哨所被我军成功端掉,一条普通的送饭路,因为陶洪礼的选择,变成了一场惨烈又悲壮的攻坚战。   陶洪礼这人,从不把自己当炊事员看,他的战斗,早就超出了送饭这个任务本身,他更像一个潜伏在后勤队伍里的猎手,只要闻到猎物的气味,锅铲瞬间就能切换成钢枪。   有一次他路过一条公路,远远看见一辆挂着越南牌照的军车,他没想着去报告,更没想着躲,脑子里就一个念头:干掉它,他迅速藏进路边的灌木丛,等车一靠近,抬手就是一枪。   副驾驶座上跳下一个人撒腿就跑,陶洪礼紧追不舍,最终把那人给逼降了,后来一审才知道,抓到的这个俘虏,居然是越军的一个大队长,这场伏击,从头到尾都是他一个人的即兴发挥。   还有一次送饭,他迎面撞上了六个荷枪实弹的越军,对方看他一身炊事员的打扮,拎着饭桶,顿时就乐了,觉得碰上个软柿子,甚至想抓活的。   陶洪礼心里门儿清,索性将计就计,装出一副吓破了胆的样子,哆哆嗦嗦地往后退,引着敌人一步步靠近,就在对方以为胜券在握,马上要伸手抓他的瞬间,他猛地抬枪扫射,当场撂倒三个,重伤三个。   战争结束后,这个炊事班的“编外”战斗员,战功甚至比许多一线尖兵还要显赫,军队没有忘记他,一枚沉甸甸的一等功奖章和“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是对他最好的肯定。   这枚勋章证明了一件事:在真正的战场上,英雄从来不是由岗位决定的,而是由骨子里的血性和担当定义的。 信息来源:搜狐军事《炊事员送饭时撞见敌军哨所,他打死哨兵后,大摇大摆走进哨所,敌军还朝他敬礼》

0 阅读:57
千浅挽星星

千浅挽星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