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败国血泪:德国百万人埋骨他乡,日本三十年停滞不前 历史阴影下的国家命运,藏在

俊青聊天下 2025-10-15 14:59:33

战败国血泪:德国百万人埋骨他乡,日本三十年停滞不前 历史阴影下的国家命运,藏在冰冷的统计数字背后。 二战结束后,德国1000万士兵成了俘虏,800万百姓被迫流亡,整个欧洲的颠沛流离持续了十年才慢慢平息。 落在苏军手里的310万德国战俘,十年间死了220万,幸存者要么在西伯利亚挖煤,要么在莫斯科盖房子,回来时个个瘦骨嶙峋。即使在美英占领区,战俘们也饱受饥饿折磨,体重瘦到95磅的大有人在。 01 战败之殇 战败的德国城市被抢得一干二净,工厂、铁路全被拆走。留在城里的人连自来水都喝不上,4000个居民中两个星期就有500人因绝望自杀。 这就是战败的代价。 德国总理阿登纳1951年9月27日表示:“纳粹的罪行是以德国人民的名义犯下的,因此德国人要把道德上和物质上的赔偿视为自己应尽的义务。” 到1953年年底,东、西两个德国向纳粹受害国缴纳的战争赔款达到824亿西德马克。 02 经济复兴 面对战后废墟和巨额战争赔款,德国人的意志并没有被摧毁。当时慕尼黑市民希尔德布兰特回忆:“当时是非常惨,但是我们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乐观,相信情况一定会变好的。” 从1950年代初期开始,德国经济飞速增长,增长速度一度超过10%,这样的盛况一直持续到60年代中期,历史上称之为 “德国经济奇迹” 。 前慕尼黑市民哈姆布呂歇指出:“美国人的马歇尔计划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它使德国的经济奇迹成为可能。如果没有这笔投资,德国经济复苏至少要推迟十年才能开始。” 美国从1948年至1952年通过《马歇尔计划》总共向西德提供了近15.6亿美元的各类援助。 03 历史转折 1970年12月,时任德国总理勃兰特在华沙犹太区起义纪念碑前突然自发下跪,为在纳粹德国侵略期间被杀害的死难者默哀。 东欧人民通过这位总理看到了“另一种德国人”的形象。此举为联邦德国在1973年9月加入联合国铺平了道路。 一位德国老兵在回顾战后德国融入国际社会的过程时表示,三件事至关重要:德法友好协议、美国帮助重建欧洲、勃兰特在东欧的谅解努力。 04 日本教训 上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眼看要赶上美国,但一纸“广场协议”逼日元升值,一下子把日本打入“失去的三十年”,直到现在经济还没缓过劲。 美国的霸权从来都是实打实的掠夺。靠着美元特权,美国印一张17美分成本的百元美钞,就能换走其他国家100美元的商品。 法国前总统戴高乐早就戳破这是 “用废纸掠夺资源”。 05 科技霸权 近年美国对中国搞科技打压,和当年对付日本的路数如出一辙。先是把华为列入实体清单,断了芯片供应,接着连荷兰ASML的光刻机都不让卖。 2025年3月,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一次性将54家中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重点针对人工智能、超算、航空、核能等领域。 五月底,美国宣布对EDA软件实施出口管制,未来EDA供应商在向中国出口相关技术时,须事先获得许可证。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勇指出:“美方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滥用出口管制,是典型的‘双重标准’。美国的出口管制清单高达3000多项,而中国仅900余项。” 06 中国反制 面对美国的技术封锁,中国握有稀土资源这张战略王牌。2025年4月2日,作为对美方加征高关税的回应,中国全面停止稀土出口。 稀土被称作“工业维生素”,是制造高性能永磁体的核心材料,广泛应用于军事、冶金、石油化工等领域。中国在全球稀土开采、分离及冶炼环节占据着垄断性的控制权。 王勇教授强调:“今天中美博弈,早已不是单边威慑,而是对等角力。谁更冷静、谁更有耐力,谁就能掌握主动。” 中国的底气在于增长。过去,美国能肆意挥动“关税大棒”,因为中国制造依赖美国市场。 现在,中国拥有完整供应链体系、庞大的内需市场及更稳健的政策调控能力。 如今,德国已成为欧洲经济的发动机,而日本仍在“失去的三十年”中挣扎。 历史似乎正在发出警示:大国竞争中没有中间地带,要么崛起,要么沉沦。 你认为今天的中国,能够跳出历史周期率吗?

0 阅读:42
俊青聊天下

俊青聊天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