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折腾
老百姓
一名男子从尼泊尔回国,手机被运营商“保护性关停”长达八日。当时他在高原严寒中寸步难行,支付、通讯全面瘫痪,吃尽苦头。照例,中国移动的回应是“反诈保护”。
我也经历过运营商的“保护性关停”。当时我在印尼,和国内的同事打了几个电话,就突然被停机,接着收到一条短信,不告诉你“关停的标准是什么”,只是笼统地说“反诈”。给出的“复原步骤”也很复杂,一步一步,我用了大约10分钟。
更不讲理的是,这样的关停,封了主号,自动封小号。但你解封了大号,小号却不是自动解封。我就忽略了这一点,一直要到回上海后,才去营业厅解封。一名小伙子接待,还冷言冷语“这是为了你好”。
问题在于,消费者需要这种“为了你好”吗?就像老百姓去银行取钱,现在流行问“取钱做什么”了。我取我的钱,关你什么事?物业经理想当业委会主任,睏扁头了。
不要以老百姓的名义,来折腾老百姓。反诈是对的,但规则要透明,不能让消费者陷入“不确定的恐惧”。
更深刻的问题在于,这种“宁可错杀,不可错放”的逻辑,实则将防诈成本全部转嫁给了用户。表面上被称为“保护”,实质上却是一种规避自身责任的“懒政”,是以牺牲用户正常权益为代价的系统性推责。
请明白一点,老百姓的钱,属于老百姓。运营商也好,银行也罢,属于乙方,根本不具备单向判定与处置的权力。不管是谁叫你这么干的,你都没这个权力,你根本不配让消费者“自证清白”。
否则,再好的初衷,也会在傲慢与模糊的操作中丧失公信,最终寒了消费者的心。
男子回国手机遭保护性关停8天未恢复客服回应保护性关停回国男子手机晏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