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接连发生!近日报道,云南鹤庆,一男子因母亲去世,特意招揽亲朋参加丧宴,可不曾

名城探寻 2025-10-15 10:55:27

悲剧接连发生!近日报道,云南鹤庆,一男子因母亲去世,特意招揽亲朋参加丧宴,可不曾想,一宾客在丧宴上豪饮后,居然在回家后倒地身亡。 真是祸不单行。母某甲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为母亲尽孝的最后一程,会被另一场死亡拖入纠纷。这位中年汉子刚送走操劳一生的母亲,按照当地习俗摆起丧宴,本想让亲友们聚聚,送老人最后一程,没成想宴席成了夺命场。 出事的宾客叫杨某,三十多岁,和母家是远房亲戚。那天下午五点半,杨某赶到母某甲家,丧宴是自助餐形式,饭菜自选,酒水也随客人取用。他没怎么动筷子,径直拿起酒瓶,很快就和同院的母某乙较上了劲。 两人你一杯我一杯拼起酒,言语间还起了冲突,周围人劝了两句没拦住,眼看着两人喝得满脸通红。晚上七点四十分,杨某摇摇晃晃独自离开,没人想到这会是最后一面。 第二天下午,杨某的家属回家,推开大门就看见他躺在水缸旁,身体已经僵硬。报警后,民警现场勘查排除了他杀,法医鉴定更让人震惊:杨某血液乙醇含量高达793.06mg/100ml,据文献记载已达致死量。可杨某家属拒绝尸检,具体死因没法完全确定,这为后续的责任划分埋下了伏笔。 悲痛瞬间变成愤怒,杨某家人将母某甲和同桌7位亲友一并告上法院,索赔33万余元。他们认为,办宴的和同饮的都有责任,不该让杨某独自承担后果。这场官司在小城里传开了,有人说杨家可怜,也有人觉得母某甲冤枉,办丧宴本是尽孝,哪能料到这种事。 鹤庆县法院的一审判决很快下来,结果出乎不少人意料。法院认定杨某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对过量饮酒的风险再清楚不过,却放任自己拼酒,对死亡负主要责任。 母某乙参与拼酒,助推了杨某过量饮酒,和死亡结果存在间接因果关系,得承担3%的责任,赔偿28910.61元。 母某甲作为丧宴组织者,提供了酒水却没劝阻拼酒,也没尽到安全保障义务,承担2%的责任,赔偿19273.74元。其余5人因没有证据证明参与拼酒,不用担责。 判决里特意提到,杨某血液酒精含量过高,不排除当天还在别处喝过酒,这也是责任比例定得低的原因之一。《民法典》里说得明白,侵权得有“过错”且和“损害结果有因果关系”,母某乙和母某甲的行为确实有疏漏,但终究不是导致死亡的直接原因。 这事很快引发了热议。有人觉得判得太轻,毕竟人是在丧宴喝出的事;更多人却觉得边界清晰,总不能让办酒席的人盯紧每个客人喝酒。 鹤庆当地喝酒本有讲究,入座分主次,敬酒讲礼仪,可这些规矩到了拼酒场上全没了踪影,只剩下好胜心和所谓的“面子”。 更值得深思的是,当地早有移风易俗的尝试。禾米村就把“酒一律不上桌”写进村规民约,用茶饮代酒,既省了开销,又避免了喝多误事。 要是母某甲的丧宴也能这样,或许悲剧就不会发生。酒桌文化里的攀比和逞强,往往藏着看不见的风险,一旦出事,人情往来就变成了法律纠纷。 这场悲剧给所有人敲了警钟。办宴席的组织者,不能只管待客不管安全;一起喝酒的亲友,更该守住底线,别让拼酒变成催命符。成年人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可人情社会里的相互关照,从来都不是多余的。 责任划分有了结果,可两个家庭的伤痛没法抹平。母某甲失去母亲又惹上官司,杨某的家人永远失去了亲人。酒桌之上的逞强,最终变成了无法挽回的遗憾。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名城探寻

名城探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