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吴石案中,有“活阎王”之称的“保密局”局长毛人凤,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毛人凤上蹿下跳,推波助澜,最终将吴石案办成了铁案。 别被“铁案”俩字唬住,说白了就是把黑锅焊死,让人翻不了身。毛人凤就是那只拿焊枪的手——火星四溅,还得意洋洋。吴石被抓前,他只是“保密局”二把手,想上位就得立大功,而“抓共谍”正是最好的垫脚石。于是,他把吴石当成升职礼包,包装得越大越好,罪名越堆越高,连“意图炮轰总统府”这种离谱剧本都敢写。证据不够?不要紧,他有的是“调味料”:逼供、诱供、假口供,三件套齐上,总有一款能让你画押。 审讯室里的灯光24小时不熄,吴石被拷在铁椅上,眼镜碎了,镜片划破眼角,血一滴一滴落在供词纸上。毛人凤隔着单向玻璃,叼着烟,慢悠悠吐圈——在他眼里,那不是人,是履历表上的红章。只要吴石签字,他就能名正言顺当“活阎王”,谁还敢说他只是“副”局长? 更阴的是,毛人凤把“连坐”玩出花。吴石的副官、译电员、交通员,全被拉下水,连送菜的阿伯都没放过。理由很“简单”:你们给将军买过菜、开过车、发过报,那就是“通敌共犯”。一时间,台北看守所人满为患,墙上贴着“杀一儆百”的标语,墨迹未干,人心已散。家属们跪在门外哭,他大手一挥:“哭什么哭?再哭一起抓!”一句话,把哭也变成罪。 案子送到军事法庭,法官本想“证据不足,再查”,毛人凤直接甩出“总裁手谕”——其实就是一张便签,写着“从严速办”。法官秒懂,笔墨一抖,死刑判决书唰唰盖章。行刑前夜,毛人凤还特意“探望”吴石,端着茶壶,假惺惺叹气:“将军,谁让你走错路?”吴石回他一句:“错与对,历史自会审判。”毛人凤笑而不答,转身吩咐行刑队:“枪响后,照片拍清楚点,我要登报。”在他眼里,这不是结束,是广告——看,“活阎王”又收一条命。 枪声响了,照片也登了,毛人凤如愿以偿升了官,可“铁案”真的铁吗?多年后,档案解密,人们才发现:关键口供是拷打出来的,证物清单是后补的,连“炮轰总统府”的图纸都是描红临摹。所谓“铁案”,不过是焊渣包裹的烂铁,一敲就碎。毛人凤的“功劳”,也跟着碎成渣——历史翻页,他被钉在耻辱柱上,名字旁边写着:制造冤案,迫害忠良。 有人说,没有毛人凤,也会有“张人凤”“李人凤”。确实,那个时代需要替罪羊,需要杀一儆百,可毛人凤的可怕在于:他把杀人当成营销,把冤案当成品牌。上位心切,人性靠边,良知被他踩在脚下当垫脚石。这样的“活阎王”,最终也被历史打进十八层地狱,永世不得翻身。 今天,我们提起吴石将军,会想起“密使1号”的英勇,会想起“文以载道,武以安邦”的儒将风范;而提起毛人凤,只剩“活阎王”三个字,带着血腥味,被钉在历史的墙角。一个是民族英雄,一个是历史小丑,对比鲜明,也提醒我们:权力可以成就人,也可以毁掉人,关键看你怎么用。用得好,名垂青史;用得烂,遗臭万年。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1957年12月17日时任福州军区高炮某师副师长的张清荣乔装打扮,乘坐渔船跑到了
【12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