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新乌克兰做好准备:这个国家需要1000万移民。 据乌克兰媒体报道称,乌克兰总统办公厅顾问米洛瓦诺夫表示:“战争结束后,我们将需要引进大约1000万劳工移民。” 米洛瓦诺夫说战争结束后乌克兰得引进1000万劳工移民,这话其实就是乌克兰现在没办法了,毕竟战争把国家的人口和经济都折腾得不行,不这么做根本撑不住重建,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这个国家实实在在的难处。 战前乌克兰最多有将近4500万人,可到2025年就只剩3400万了,没几年就少了近千万人,这里面能干活的劳动力少得最厉害。 战场上的伤亡直接让人口像被绞肉机绞过一样,俄罗斯国防部说乌军那些恢复不了的损失加起来有170万人,就算西方智库算得保守,说总共伤亡40万,那也意味着好多正能干活的男性没了。 更让人担心的是,好多难民跑出去,还把技术人才也带走了,联合国难民署统计到2025年9月,登记的难民就有950万,大多去了波兰和德国,这些难民里65%都是能工作的年纪,而且IT行业的人和医生占了40%,等于直接把乌克兰的技术核心给抽走了。 生育率也崩了,这就让人口自然恢复彻底没指望了。战前乌克兰每个女性平均就生1.2个孩子,本来就低于2.1的人口更替水平,打仗之后更是跌到0.7以下,成了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国家之一。 2025年上半年刚出生的孩子才86795个,可同一时间去世的人就有249002个,每生1个就有3个人去世,这种“生的没亡的多”的情况还在越来越糟。 年龄结构的断层也很难补回来,现在乌克兰人的平均年龄已经到41.8岁了,18到35岁的男性只占15%,能生孩子的人也少了,就算现在马上停火,要修复人口结构也得几十年,可重建哪能等几十年啊,只能靠移民来填这个缺口。 再说说重建需要的劳动力,5240亿美元的重建费用背后,是一大堆没人干的岗位。 能源领域最先受影响,差不多80%的火力发电和三分之二的水力发电设备都被破坏了,要修这些核心能源设施得花680亿美元,国际能源署算过,单说氢能产业,每生产250万吨氢气就能创造10万个工作岗位,这里面虽然70%是临时的,但还是需要大量的产业工人。 交通设施重建也得花近780亿美元,修公路、桥梁、铁路都离不开建筑工人,可乌克兰的建筑市场比战前差了49%,2025年初新开工的项目还不到去年同期的一半,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没人手。 农业以前是乌克兰的支柱产业,现在产量少了一半,小麦出口从全球的28%跌到10%,农村有一半的地方都空着,粮食自给率也降到40%,地里干活、粮食加工都需要人来补空缺。 工业和商业重建得花640亿美元,制造业、服务业要恢复也离不开熟练的工人和技术人员,可现在乌克兰能干活的人就剩950万,还得养着近1900万不能工作的人,单靠自己国家的劳动力根本撑不起重建。 其实乌克兰早就开始为吸引移民做准备了,泽连斯基之前就签了法令,允许合法待在乌克兰的外国人自愿加入国民警卫队,还承认双重国籍,那时候就放出了“用身份换人力”的信号。 只是那时候主要是想补充兵源,现在米洛瓦诺夫提议把目标转向劳工移民,是因为战争结束后,对兵源的需求会让位于经济复苏的需求。 国际社会承诺给乌克兰4300亿美元的双边支持,这里面一半是用在非军事方面的,这些钱要变成重建的实际成果,必须得有劳动力来做载体,不然再多的钱也只能放着没用。 从实际情况来看,1000万移民这个数字看起来多,其实是根据人口缺口算出来的——从2014年开始,乌克兰已经少了1000万人,要是想恢复到战前的劳动力规模,还能撑得起重建,补充这么多移民是唯一的办法。 这些移民不是随便找的闲人,而是专门针对那些缺人的职业,比如能源领域的技术工人、建筑行业的施工人员、农业领域的种地方能手、医疗系统的医护人员,还有IT行业的技术人才,毕竟这些领域都是被战争毁得最厉害、本土人才跑得多的地方。 对乌克兰来说,引进1000万劳工移民不是选不选的问题,是能不能活下去的问题。没有足够的劳动力,5240亿美元的重建计划就是空谈,农业恢复、能源修复、工业重新启动都没法提;没有劳动力创造价值,近1900万不能工作的人的生活保障会把财政拖垮,好不容易争取到的国际援助也会白费。 米洛瓦诺夫这个提议,说到底就是给“战后乌克兰咋活下去”找个办法,毕竟一个没了劳动力的国家,再大的重建计划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为新乌克兰做好准备:这个国家需要1000万移民。 据乌克兰媒体报道称,乌克兰总
御史流芳悠久
2025-10-14 16:05:54
0
阅读: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