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军事专家说,若美俄打起来,全球会有50亿人死亡。但如果美国和中国爆发核战情况如何?中国院士给全国人民吃了一颗定心丸。中国防得住,而且手段不止一套。 2022年《自然・食物》那篇论文可不是瞎编的,1500枚核弹扔下去,烟尘遮天蔽日,全球气温降1.25摄氏度,玉米小麦全蔫了,60%的人得饿死。这还不算辐射和疾病,一周之内生态链就崩了,幸存者抢资源都得拼性命。 冷战时美军就算过,核交换头几小时就得上亿人没了,现在加个“核冬天”效应,死的人只会更多。说白了,核战这事儿从来不是两个国家的私事,是全人类陪着买单。 可要是把俄罗斯换成中国呢?这问题智库们早翻来覆去模拟过了。兰德公司2025年那篇报告列了九种可能,最让人揪心的就是从台湾海峡起头,常规武器打着打着就擦到核边缘了。 真到互扔核弹的地步,首波伤亡得有几千万,但跟美俄那种密集轰炸不一样,咱们中国地大,城市不扎堆,辐射扩散没那么狠。布鲁金斯学会的人分析过,中国专家对核战争看得特重,核门槛卡得很高,不是逼到份上绝不动手。 倒是美国空军杂志2024年有篇文章说实话,美军在印太地区根本没准备好应对核升级,中国火箭军的导弹能跑能藏,核潜艇往深海一钻,想反击太容易了。 亚洲协会的报告还挖得更深,说中国学者老早就研究过古巴导弹危机,知道美苏当年差点擦枪走火全靠克制才稳住。在咱们这儿,核武器从来不是先下手的刀子,是压箱底的底牌,不到亡国灭种的地步绝不会亮出来。 这种思路可不是空谈,2025年美国情报都显示,中国核武库虽涨到600多枚弹头,但全是冲着自卫来的,东风-41能打遍全球,巨浪-2从南海就能覆盖关岛,就是要让对手不敢随便动手。 就在大家琢磨这事儿的时候,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给全国人民递了颗定心丸。这位80多岁的老院士一辈子都在给国家铸盾,他那句“敌人的任何打击,包括核打击,我们能防得住”可不是喊口号,背后全是实打实的硬功夫。 上世纪70年代核试验的时候,别人都在欢呼,他穿着防护服就冲进爆心,发现飞机洞库的门被炸变形了——门打不开,飞机就没法反击,这可是要命的事儿。 那时候没先进设备,他就啃下“天书”似的计算机手册,借着别人吃饭休息的时间用晶体管计算机算数据,花两年搞出国内最结实的洞库防护门,那年他才38岁。 后来敌人的“矛”升级了,开始搞钻地弹,能钻几十米深炸地下工程。钱七虎又领着人搞深地下防护,发明新型材料和复合结构,等于给战略工程装了“金钟罩”。他总说“矛升了级,盾就得跟着迭代”,这话太实在了。 这些年他主持的防护工程,小到单兵掩体,大到战略导弹洞库,全是动态调整的——敌人的探测技术进步了,咱们就搞隐身材料;钻地弹威力大了,咱们就加多层缓冲结构。用他的话说,这不是死守,是给国家穿了件能跟着敌人拳头变硬的隐形盔甲。 当然谁也没说这盾是万能的。懂行的人都清楚,技术上总有探测误差,拦截也不是百发百中,后勤耗材更是无底洞;战略上还得平衡,太透明了没威慑力,太保密了又容易引发误判。 但这正是防御体系的聪明之处,它不是要保证百分百拦住所有核弹,而是让对手算明白:就算发动核攻击,也打不垮中国的反击力量,最后只会招来更狠的报复,这笔买卖绝对亏本。就像钱七虎一辈子干的事,保护好战略武器,就能确保第二次反击的实力,这才是最管用的威慑。 美国智库总琢磨用战术核弹对付中国舰队,可他们忘了,现在的中国早就不是几十年前了。火箭军的东风-17能顶着反导系统突防,核潜艇在深海里根本找不着,加上钱七虎们铸的地下长城,真要是把咱们逼急了,亚太的美军基地、甚至美国本土都得挨揍。 更别说核战一开打,全球粮食链照样崩,美国的玉米大豆也得烂在地里,他们自己也得跟着饿肚子。 所以说,核战从来没有赢家,但咱们也不用怕。有钱七虎这样的科学家一辈子守着“盾”,有能随时反击的“矛”,还有不轻易动核的克制,这才是最稳的定心丸。那些喊着核战的人,真该好好算算这笔账——想动中国,先问问咱们的地下长城答应不答应。
*全世界公认的军事实力第一是美国,俄罗斯第二,中国第三,不过经过93阅兵和福建舰
【8评论】【2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