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联合早报10月13日发表韩咏红的评论称:“有分析人士比喻,美国对中国的打压

御史流芳悠久 2025-10-14 15:05:56

新加坡联合早报10月13日发表韩咏红的评论称:“有分析人士比喻,美国对中国的打压像洒胡椒面式,从2018年对中兴科技采取科技制裁,到打压华为,到不断增加实体清单,是大范围内一点一点打压。而中国这次猛烈回击,是一次将力度拉到前所未有的高值,从军用到民用稀土都全面管制,力度超出意料。”   从2018年对中兴动手开始,美国就没停过折腾,今天卡芯片明天加关税,后天又往实体清单里塞企业,看上去范围广得很,实则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没个准头。   2020年它逼着台积电断供华为,还把100多家中国企业列进管制名单,转头到2022年又盯着先进芯片下禁令,2023年甚至还补漏洞堵英伟达的路,五年里年年都在“打补丁”,可制裁的效果越来越差,中国半导体出口反倒突破了万亿,说到底这“卡脖子”根本没卡出啥实际作用。   关税也是来回加码,从最初的百分之几十涨到后来的57%,可除了让美国消费者买单——比如以前几十美元的东西现在得花上百美元——对中国产业链的影响微乎其微,这种撒胡椒面的打法,就是看着凶狠实则没力气的虚招。   但中国这次反击可不是临时拍脑袋决定的,稀土这张牌早就被咱们攥在手里捂热了。   大家都知道稀土看着不起眼,却是现代工业的“维生素”,轻稀土撑着新能源汽车的电机,重稀土更是军工和高精尖设备的命门,要是没了它,F-35战机根本飞不起来,核潜艇也藏不住行踪,连新能源车都开不动。   而且中国在稀土领域的话语权大到别人根本绕不开,全球34%的稀土储量、69.2%的产量都在咱们手里,更关键的是咱们还有93%的深加工能力,特别是重稀土分离技术,全世界没哪个国家能比得上,美国自己挖出来的矿石都得运到中国来提炼,这产业链优势是咱们几十年攒下来的硬底气,不是随便就能被替代的。   这次10月9日,商务部一下子发了两则公告,直接把稀土管制力度拉到了最高,17种稀土元素全被纳入监管范围,从稀土开采、冶炼加工到技术出口,一个环节都没落下,甚至境外的产品只要含有0.1%的中国稀土成分,再出口的时候都得经过中方审批,连相关技术接触都有限制。   这可不是简单的出口限制,而是把整个稀土产业链的控制权牢牢抓在自己手里,之前那种“低价出口原料、回头又高价进口成品”的亏,中国早就不想吃了,新规一出来,北方稀土马上就把精矿价格上调了37%,而且已经连续五个季度涨价,这就是咱们掌握定价权的底气,想怎么调就怎么调,不用看别人脸色。   更厉害的是,这招直接戳中了美国的命门。美军有1000个武器系统、2万多个部件都离不开中国稀土,每架F-35战机就得用408公斤稀土,弗吉尼亚级核潜艇更是得用4.2吨,而且美国对重稀土的依赖度高达97%,连他们的六代机项目都因为稀土供应问题停了摆,想找替代来源都找不到。   特朗普嘴上硬气说有替代方案,可美国加州那个稀土矿场挖出来的矿石,95%还得运到中国来加工,他们想自己建个加工中心,成本得是中国的好几倍,而且环保审批一直卡着过不了。   再加上产业空心化,连懂稀土深加工技术的人才都招不到,美国智库都直说要建完整的稀土产业链至少得10年,这根本就是远水解不了近渴,等他们建好,中国早就在更高级的领域站稳脚跟了。   美国急了眼,说要对中国商品加征100%的关税,可现在他们对中国商品的平均关税已经到57%了,要是再涨到150%,最先扛不住的肯定是美国消费者,超市里的日用品、电子产品都会涨价,老百姓的生活成本得往上跳一大截。   而且他们还特意留着APEC会晤的口子,没把话说死,说白了就是既想给中国施压,又怕跟咱们彻底撕破脸,毕竟中国市场对美国企业来说太重要了,苹果、特斯拉这些大公司还指着中国市场赚钱呢,真撕破脸他们损失也大。   反观中国,早就把后手准备好了,这次的稀土管制政策里留了人道主义豁免和过渡期,比如医疗设备需要的稀土可以正常供应,也给企业留了调整时间,既守住了国家安全的底线,又显得有理有节,完全是照着国际规则来出牌的,别人挑不出毛病。   其实这根本不是突然发难,早在2001年,中国就把稀土技术列入了限制出口目录,今年4月还先对部分稀土相关物项进行了管制,这次管制升级不过是忍无可忍后的必然反击,美国撒了七年胡椒面,今天搞这个制裁明天搞那个限制,以为靠芯片、关税就能遏制中国发展,却没算到中国早就把稀土产业链打造成了战略利器,就等着合适的时机出手。   这一击看着猛烈,其实每一步都踩在了点子上,打美国军工的稀土依赖,就是断它霸权的底气,让它没办法再随便在全球搞军事威慑;打科技供应链的痛点,就是敲醒全球产业界,让大家知道离开中国供应链是不行的;打稀土定价权,就是要改过去长期利益失衡的老局面,不能再让中国吃亏。      

0 阅读:1
御史流芳悠久

御史流芳悠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