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不了解,现在新加坡人并不希望西方落后中国,他们动不动就喊话西方防备中国。从表面上看,新加坡的华人占大多数,可这些人经过彻彻底底的西化教育后,只是有华人的躯壳,而思维逻辑早就完全西化了。 很多人提到新加坡,就觉得都是亲人,这种想法其实挺普遍,但真要了解新加坡的实际情况,就会发现完全相反。 这些华人跟大家印象里的华人不太一样,他们嘴里竟喊着让西方防备中国,这种立场让不少人摸不着头脑。 关键问题出在教育上,新加坡的学校里,从小学一路读到大学,课堂上用的都是英语,课本内容也大多围绕西方的历史、哲学和科学知识展开,而中华文化只是象征性提几句,根本没法深入。 长期在这种环境里成长,思维方式自然会跟着变,反而对传统的中华文化越来越陌生,虽然新加坡政府近些年开始推华文教育,但几十年西化教育下来,这些努力很可能是无用功。 除了教育,国家的生存需求也决定了新加坡的立场,新加坡面积小,国力有限,在国际上没多少话语权,安全问题一直是头等大事。 这种情况下,他们只能依赖美国的军事存在,樟宜基地的合作就是最直接的体现,这种依赖关系摆在这里,思考安全问题时自然会偏向西方的视角。 但经济上新加坡又离不开中国,这种双向绑定的状态,让新加坡必须在中美之间找平衡,可平衡哪有那么好拿捏,一旦中美竞争加剧,新加坡就容易陷入两难,既怕得罪美国丢了安全保障,又怕惹恼中国影响经济利益。 喊着让西方防备中国,其实是这种两难处境下的一种表态,从西化的思维出发,他们会把中国的崛起看成对现有秩序的挑战,心里难免有警惕。 从国家利益考虑,他们担心西方落后会打破区域力量平衡,毕竟现有秩序虽然是西方主导,但至少能给他们提供相对稳定的生存环境。 一旦秩序乱了,小国最先受影响,马六甲海峡的航运安全、区域内的稳定局面,这些都是他们最关心的,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牵动他们的神经。 他们很清楚,完全倒向任何一方都没有好结果,只能用这种方式既安抚美国,又不得罪中国,维持所谓的独立自主,可这种独立自主本身就很脆弱,喊着防备中国的同时又要和中国保持经济合作,立场摇摆不定,反而显得更被动。 马来族通过保留母语教育,印度族通过维系社群,都守住了自己的文化根基,只有华族在“国际化”的口号下丢了根。 年轻人对中华文化没认同,甚至觉得那些东西落后,反而把西方的一切都看得很高,可再亲近西方,外貌上的特征也改变不了,终究没法真正融入白人世界,最后成了精神上的“无国籍者”,这种状态持续下去,华人在新加坡的话语权只会慢慢下降,这可不是危言耸听。 大家讨论一下,你觉得新加坡这种既依赖西方又想绑定中国的做法,最后能真正保住自身利益吗?
中菲一战,迟打不如早打!菲律宾总统嚣张喊话中国,只要中国在南海问题上让步,他们就
【1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