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现在是病急乱投医,他找印度推销美国大豆,肯定是找错了对象,这个大豆大部分都是用来做豆粕生产饲料,这就需要有庞大的养殖业,而养殖业的最终需求,是要有大量的肉蛋白消费。 美国大豆的“烂尾楼”危机,得从2024年说起,当年,中国因贸易摩擦调整采购策略,美国大豆订单“断崖式”下跌,巴西、阿根廷趁机抢走中国市场。 爱荷华州等主产区的农场仓库里,大豆堆得像小山,豆粕味飘满空气,农民亏得直骂娘。 特朗普政府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先是派爱荷华州州长雷诺兹带队访印,签谅解备忘录、见商会、逛工厂,恨不得把“买美国大豆”四个字刻在印度人脑门上。 美国盯上印度,逻辑很简单:人口多、市场大,总该能消化点大豆吧?可现实是,印度2024年人均肉类消费才5.7公斤,总消费量530万吨,而中国同年人均72公斤,总消费量超1亿吨——印度这点需求,连中国零头都不到。 更扎心的是,印度人吃肉不是因为“不爱”,而是“吃不起”,印度平均收入低,买块牛排得省半个月米饭钱,牛在街上闲逛、素食寺庙香火旺,本质是经济水平卡住了“肉食自由”。 印度自己就是农业大国,2024-2025年度大豆产量增长4%,达2523万吨,国内大豆产业链早已“自产自销”:豆农种豆,饲料企业收豆做豆粕,食用油加工厂榨豆油,环节高度本土化。 若突然进口美国大豆,价格一降,本土豆农得哭;供应链一乱,饲料厂、油厂也得跟着倒霉,莫迪政府更不敢松口,农民是核心选民,开放市场等于“自掘坟墓”。 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过去五年中国占美国大豆出口的40%以上,印度每年进口不足100万吨,就算印度“拼了老命”买,也仅能填中国市场空缺的1/20,更讽刺的是,中国转向巴西、阿根廷,不是“赌气”,而是市场规律: 巴西大豆价格低、政策稳,企业自然选它,特朗普政府想靠补贴救急,100亿-140亿美元的援助对农民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 要真想解决问题,还得回到谈判桌,重建与中国的贸易互信,毕竟,全球没哪个市场能替代中国的“大胃王”地位。 特朗普这波操作,说白了就是“病急乱投医”,把大豆推销当“政治任务”,却没算清印度的“经济账”和“政治账”,印度市场看着大,可需求、产业链、选民情绪全不匹配,强行“塞货”只会碰一鼻子灰。 国际贸易的核心是“信誉与稳定”,动辄加关税、搞制裁,最后砸的是自己的脚,美国大豆产业要活下去,不能靠“临时推销”或“政治表演”,得回归市场逻辑,理解需求、提供稳定合作,才能赢得信任,毕竟,全球贸易不是“过家家”,谁靠谱,谁才能笑到最后。
果然如中国所料:特朗普要弃车保帅了,美专家称“中国准备50年”近几天的事实告
【155评论】【23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