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机被雷达锁定之后,可以甩掉导弹的追击吗?事实上,一旦被雷达锁定,不管是歼20

丙灿说 2025-10-11 15:59:17

战斗机被雷达锁定之后,可以甩掉导弹的追击吗?事实上,一旦被雷达锁定,不管是歼20,还是其他任何战斗机,基本上都难以逃脱导弹的追击。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过去我们看空战,总喜欢看那些飞行员玩命拉杆、急转弯、低空穿云、甩导弹的镜头。那时候确实有可能靠高超的驾驶技术逃生。 但那是上世纪的玩法,现在这招,几乎没用了。现在的导弹不是傻子,它能自动修正飞行轨迹,能从多个角度锁定目标,甚至还能和其他雷达、卫星共享数据。 也就是说,只要你暴露在体系中,被雷达捕捉的一瞬间,你的位置、速度、高度,全都成了“透明人”。导弹发射出去,不是靠猜,是靠算法。 现代雷达的恐怖之处就在于,它不需要你在正前方出现,它可以通过反射波、红外信号,甚至电磁特征去判断你在哪里。哪怕你是隐身战机,照样可能被发现。 隐身不是“隐形”,它只是“难以被发现”,不是“不会被发现”。歼-20也好,F-35也罢,他们隐身的意义是让敌方更难锁定自己,让导弹的反应时间变慢一点,让自己有机会“先打第一枪”。但真要是被锁了,那基本上就没什么“魔法操作”能救你了。 有些人会说,那飞行员可以释放干扰弹啊。没错,干扰弹确实能一时迷惑导弹,但那只是“应急反应”,是争取时间的手段,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因为导弹现在聪明得很,它能分辨出干扰源和目标的差别。你丢个热诱弹,它会计算出哪个目标是真热源、哪个是假热源。 更别提雷达制导导弹,人家压根不看红外信号,只认电磁回波。你干扰它,它反而通过干扰源反推出你的位置。等你反应过来,它已经扑上来了。 这时候有人可能会说,那飞行员可以拉大过载机动,用极限转弯来摆脱追踪吧?听起来很刺激,实际上极限机动确实能让导弹错过几率提高,但那是几率,不是保证。 现代导弹的机动能力早就超过了大多数战机,导弹能轻松做到20个G的过载,而战机一般极限也就9个G左右,飞行员再硬也扛不住。 所以真拼机动,战机的优势几乎为零。甚至你做的那些高过载机动动作,还可能让你暴露更多信号,因为高速变化的气流和姿态,会让雷达特征更加明显。 所以现在的空战,其实拼的不是谁飞得快、谁转得急,而是谁“看到谁”更早。现代战争讲的是体系化作战,讲的是信息优势。 比如歼-20,它最大的优势不在于隐身本身,而在于能在整个战场网络中共享信息。你可能没暴露,但你的僚机能帮你锁定敌人,你甚至可以让地面雷达为你提供支援数据,让导弹从不同方向出击。 而一旦你被锁,能不能活下来,就看你有没有体系支援。因为一旦你掉进对方的“信息网”,哪怕你飞得再快,都没地方藏。 以前我们看美军打中东国家的战争就能明白这一点。那些国家的战机性能其实也不差,但问题在于,它们没有体系。雷达、预警机、地面指挥都各干各的,信息传不动,飞机上天就跟瞎子一样。 美军那边可不一样,预警机、卫星、雷达、无人机、舰载系统,全都联网。一个目标出现,整套系统一起上,根本不给你反应时间。等你发现自己被锁定,导弹已经在半空了。根本不是拼技术,而是拼系统。 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各国都在搞“信息化作战”“体系对抗”。歼-20强不强?强,但更强的是它背后那整套信息系统,雷达站、卫星链、地面指挥中心,还有数据链互通的僚机。 一个目标一旦暴露,不是一架导弹追你,而是整个体系在猎杀你。你躲过一枚,还有下一枚。你躲过雷达锁定,还有红外探测在后面补刀。除非你能迅速脱离整个侦测范围,否则被“系统盯上”之后,结局基本上就已经注定了。 所以现在的空战,早就不是单兵英雄主义。飞行员再厉害,也得靠体系罩着。没有预警机的配合,没有地面支援,光靠一架飞机在天上乱飞,那就是送命。 真正的高手不是会“飞”,而是能在系统里“打配合”。谁的信息优势强,谁的协调能力高,谁就能活下来。看起来战斗机在飞,实际上比拼的是背后几百个设备在协作。 很多人还喜欢拿“隐身战机能不能被发现”说事。其实隐身不是万能的。隐身设计主要是针对特定波段的雷达,但现在的雷达频段越来越多,有的还能低频探测隐身战机的轮廓。 所以说隐身只是降低风险,不是无敌护身符。真正决定胜负的,永远是你在体系中有没有主动权。能不能在别人锁定你之前,先锁定别人。 所以啊,那些幻想“被雷达锁定还能靠高超驾驶技术逃脱”的人,其实是被影视作品误导了。现实世界里,空战讲的是电子对抗、数据传输、网络链接,根本不是单挑。 战场上没那么多英雄主义,更多的是谁先掌握信息,谁先反应,谁的体系先启动。导弹发射那一刻,胜负往往已经定了。

0 阅读:10
丙灿说

丙灿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