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国际媒体报道了一个令全球震撼的消息! 特朗普正在向以色列出兵! 国际媒体最新消息确认,特朗普已下令向以色列派遣约200名士兵,名义是监督加沙停火协议执行。 这则消息在2025年10月10日以色列刚批准停火协议后传出,看似是推动和平的关键一步,实则藏着多重矛盾与算计,让本就脆弱的中东局势更添变数。 特朗普这次派兵的底气,来自他所谓的“非传统谈判策略”。这种套路带着明显的房地产商印记,先高调宣布协议达成,把“胜利”摆上台面,再逼着各方补全细节。 就像他女婿库什纳说的,跟纽约房地产交易一样,先拿到框架再慢慢磨。这种做法确实快,短短几天就促成了停火协议,但也留下了一堆烂摊子。 协议里说以色列要撤到“商定界线”,可这界线连联合国都没见过,实际撤军区域只占加沙的53%,拉法口岸这些关键地方还在哈马斯手里。 哈马斯这边也没松口,虽然同意放人质,却没说要缴械,连23具死亡人质的遗骸都没承诺移交,明摆着给后续谈判留了后手。 200名美军士兵的到来,更像个“摆拍道具”。他们被限制在以色列控制区活动,根本进不了哈马斯的地盘,所谓“监督停火”全是空谈。 这种安排背后,是特朗普对国内政治的精准算计。他的竞选向来离不开亲以势力支持,2024年犹太社区给他捐了数百万美元竞选资金,女婿库什纳等核心团队成员也都是坚定的亲以派。 对内塔尼亚胡施压促成停火,再派兵“撑腰”,既能对外显示美国影响力,又能稳住国内选民。可这种两头讨好的操作,反而让协议的可信度大打折扣,就像网友说的,“连监督的人都到不了现场,这停火能撑几天?” 更值得琢磨的是,特朗普的决策里藏着对国内能源行业的焦虑。美国页岩油行业最近日子不好过,达拉斯联储的调查显示,不少从业者都在抱怨政策失误让行业没了活力。 国际油价被OPEC+死死按住,那些国家实际减产比承诺的还多,却总能精准调控让油价维持在页岩油企业赚不到钱的水平。 德克萨斯州已经有23家炼油厂因为利润太低停产,这些厂商甚至联合起诉政府“操控油价”。 特朗普派兵中东,多少有想靠掌控局势影响油价的心思,可现实是OPEC+根本不买账,沙特一边派兵凑数监督停火,一边悄悄把对亚洲的原油出口提了17%,完全按自己的节奏来。 比起美军士兵的“象征性存在”,加沙民众更需要的是能活下去的实在帮助。协议里说每天允许600辆援助卡车进入,可实际到了凯雷姆·沙洛姆过境点,每天也就100辆左右。 这些卡车还得经过两轮严格安检,车厢敞开让以色列士兵检查,卸了装、装了卸,大部分物资都堆在口岸附近,根本送不到民众手里。 新鲜食品、燃料这些关键物资还被禁止入境,医院里缺药少设备,连基本的照明都成问题。 有意思的是,在以色列切断电力供应后,救了加沙人的是来自中国的光伏板。加沙一年有320个晴天,本来就适合装太阳能设备,战乱前三分之一的人都在用。 现在这些光伏板成了生命线,医院靠它维持设备运转,普通人用它给手机充电联系家人,甚至有人靠太阳能水井给上千人提供干净水。 虽然超过4000座光伏系统被战火摧毁,一块新板价格涨了好几倍,但剩下的设备依然在发光。这种不附加任何条件的民生支持,和美国动辄派兵施压的方式形成了鲜明对比。 特朗普的派兵操作,还得放在伊朗减少对哈马斯支持的背景下看。之前伊朗一直是哈马斯的靠山,哈梅内伊还公开说哈马斯的胜利就是美国的失败。 可随着美国制裁加码,伊朗经济扛不住了,总统佩泽希齐扬明确说要把重点放国内重建,对哈马斯的支持肉眼可见地减少。 哈马斯没了靠山,才不得不坐下来谈判,但手里的武器没交,地下隧道也还在,这些隧道每公里要花300万美元,24小时就能重建防御。没有伊朗撑腰,哈马斯或许暂时不打了,但根本矛盾没解决,美军这点人根本镇不住场子。 更尴尬的是美国的盟友体系。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直接开怼,问谁授权美国监督停火;埃及之前要18亿美元“过境费”才肯开拉法口岸,后来虽然降了苏伊士运河费用,心里的不满也藏不住。 这些国家都有自己的小算盘,埃及旅游业因冲突损失42亿美元,肯定不想再被美国牵着走;沙特一边配合美国,一边扩大石油出口赚钱,根本不是一条心。 特朗普想靠200名士兵维系美国的中东霸权,显然低估了这些国家的算计。 网友对此看法不一,有人觉得特朗普是想靠中东局势转移国内矛盾,毕竟页岩油厂商闹得凶,环保组织还在抗议军售;也有人担心这会重蹈里根时代的覆辙,当年派兵黎巴嫩死了241名美军,最后还闹出了伊朗门事件。 特朗普派兵的动作已经落地,但加沙的和平还远没到来。军事部署挡不住民生困境,协议框架填不满利益鸿沟,这场看似主动的干预,说不定会变成美国甩不掉的包袱。 信息:最新:美国将派遣约200名士兵至以色列 环球时报2025-10-10 09:29北京
刚刚,国际媒体报道了一个令全球震撼的消息! 特朗普正在向以色列出兵! 国际媒
波览历史
2025-10-11 11:50:06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