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要来中国报仇的!”2019年11月,72岁的坂本幸雄接过紫光集团聘书时,这句掷地有声的话,揭开了他与美国半导体行业的积怨。 坂本年轻的时候,日本半导体是真风光啊,80年代那会儿,全球一半的芯片都是日本造的,环球网都报道过这数据。 当时日本的DRAM存储芯片又好又便宜,性能比美国货稳定,价格还低一截,直接把美国巨头英特尔逼得没路走。 英特尔没办法,只能放弃存储芯片业务,转头去搞CPU,这在半导体史上都是少见的场面。坂本那时候就在德州仪器日本公司干,从仓库管理员一路做到副社长,亲眼看着日本芯片横扫全球,心里那股自豪劲儿别提多足了,他总说“技术硬才是真的硬”。 可美国哪能容忍别人抢自己的饭碗,嘴上喊着自由贸易,背地里全是阴招,1986年逼着日本签《美日半导体协议》,说日本芯片是“倾销”,其实就是自己竞争不过。 协议里全是霸王条款,限制日本芯片出口份额,还得强制开放市场,连价格都得按美国的要求定。 这还不够,1987年里根政府直接下狠手,对3亿美元的日本电子产品征100%的关税,富士通、东芝这些大公司一下子就亏惨了。 哪是什么公平竞争,分明是仗着国力强抢市场,坂本那时候就憋着一肚子火,可日本政府敢怒不敢言,只能忍了。 坂本后来接手了尔必达存储,这可是他一辈子的心血,在他手里,尔必达把DRAM市场份额做到了近两成,仅次于三星和海力士,技术上更是成了行业主流,连台湾的DRAM产业都得靠他帮忙,黄崇仁都喊他“台湾DRAM教父”。 可美国根本不给日本企业活路,2008年金融危机一来,美国又联合韩国三星搞价格战,一边压价抢市场,一边断尔必达的融资渠道。 坂本为了救公司,到处奔走找合作,好不容易和美光谈妥联盟,结果美光CEO坠机,合作黄了,尔必达最终还是在2012年破产,被美光低价收购了。 这哪是市场淘汰,分明是美国联手搞垮的,坂本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公司被美国资本吞掉,心里的恨就没消过。 更可气的是,美韩还联手打压他个人,在日本到处施压,没企业敢聘用他。坂本都快70岁了,空有一身技术和经验,却连个做事的地方都没有,这种憋屈谁能懂? 直到2019年,长江存储董事长高启全找他,两次邀请他来中国做DRAM。高启全是他旧识,知道他心里的遗憾,更知道中国有决心搞自主芯片。 紫光集团当时是全球第三大手机芯片设计企业,有市场有资源,还舍得砸钱搞研发,这不正是他翻盘的机会吗?所以72岁的他二话不说就来了,接过聘书时那句“报仇”,是对美国半导体行业最狠的宣战。 来中国之后,坂本是真拼命,他在日本神奈川县建了设计中心,一口气招了近百名工程师,全是有经验的老伙计,要和中国的制程据点联手,目标就是5年内搞出DRAM量产。 他知道中国缺的是技术积累,就把自己30多年的经验全拿了出来,从产品设计到专利布局,手把手教中国工程师。 要知道,DRAM的专利基本被美光、三星这些公司攥着,坂本带着团队一点点拆解技术难点,避开专利陷阱,这可是帮中国半导体少走了十几年的弯路。 有人说他都这么大年纪了图啥?图的就是一口气,图的是让美国看看,当年靠阴招搞垮日本半导体,现在照样有人能站起来反击。 而且中国给了他日本给不了的尊重和机会,深圳国资后来成立的昇维旭公司,75岁的他还接着干首席战略官,说这是最后一份工作,要全力以赴。 他心里清楚,中国现在被美国卡半导体脖子,急需技术突破,而他需要平台报仇,这是互相成就。 现在再看,坂本的“报仇”可不是空话,中国的存储芯片技术进步多快,长江存储的NAND闪存已经能跟国际巨头掰手腕,DRAM也在稳步推进。 美国这几年又是搞芯片禁令又是限制技术出口,不就是怕中国追上来吗?可越打压,中国越抱团,坂本这样的技术大佬愿意来,国内企业舍得砸研发,这股劲儿谁挡得住? 坂本幸雄的故事,说到底就是一场技术人的抗争,美国当年靠霸权整垮了日本半导体,以为能永远垄断,没想到几十年后,72岁的坂本带着技术投奔中国,要在这儿掀翻他们的统治。 这哪是个人恩怨,这是产业正义的反击,现在坂本都快80岁了还在一线,中国半导体也在一步步崛起,美国想卡脖子的日子,怕是越来越近头了。
在中美芯片竞争这事上,日本人瞅见个挺有趣的情况:美国一门心思拿高端芯片要和中国比
【2评论】【3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