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不敢在亚洲与中国开战,但是日本绝对有胆子和决心,这与日本实力大小无关,与中国

凡之谈世界 2025-10-11 00:08:10

美国不敢在亚洲与中国开战,但是日本绝对有胆子和决心,这与日本实力大小无关,与中国实力大小无关。 美国现在是真没那个心气儿在亚洲跟中国开打,倒不是说实力不济,实在是这笔账怎么算都不划算。 国债都堆到 36 万亿美元了,驻外美军的花销早成了拖垮预算的包袱,光是冲绳、关岛那些基地的维护费就不是小数目,更别说真打起来要砸进去的武器、补给和人力成本。 以前还能靠 “世界警察” 的名头硬撑,现在本土治安一堆烂事,新的国防战略直接把重心转去守本土和西半球,亚洲这边都快被划出核心防御圈了。 更别提中国的远程打击能力就摆在那儿,美军在亚太的那些基地全在射程之内,真开打就是得不偿失,美国可不会做这种赔本买卖。 美国这边往后缩,日本反倒更往前凑了。这几年日本把战后那套和平规矩拆得七七八八,以前白纸黑字写着 “专守防卫”,现在直接通过新的安保三文件,明目张胆要搞 “对敌基地攻击能力”,说白了就是能先动手打人。 防卫预算一年比一年夸张,从 6 万亿一路冲到 8 万亿日元,还计划 2027 年提到 GDP 的 2%,这钱没花在别的地方,全砸在进攻性武器上,又是买 “战斧” 巡航导弹,又是搞高超音速导弹,连太空作战部队和网络防卫队都搭起来了,摆明了是在偷偷攒家底。 日本这股子劲儿,说白了是没了退路。以前总靠着美国撑腰,觉得出了事有美军顶着,现在看美国要收缩兵力,甚至有方案要把日韩踢出亚洲防线,这时候再不自己硬起来,几十年的谋划全得泡汤。 所以它赶紧到处找补,跟澳大利亚、英国签《互惠准入协定》,跟北约搞机制化合作,就是想给自己找更多支点。 连海上保安厅都要跟自卫队绑一块指挥,平时打着执法的幌子,真有事直接转成作战力量,指挥系统早就在演习里练熟了,刚部署的 MQ-9 无人机拿到情报直接跟自卫队共享,这哪是防守的架势。 美国还在犹豫要不要撤兵,日本已经把步子迈得老远了。2014 年就废了 “武器出口三原则”,2015 年不管违宪争议强行通过新安保法案,让自卫队能去海外打仗,现在更是把 “先发制人” 写进战略文件,每一步都是冲着 “军事正常化” 去的。 右翼势力本来就没放弃过当军事大国的念想,现在借着美国松绑的机会,正好把谋划多年的事落地。 他们心里门儿清,靠美国不如靠自己,要是现在不抓住机会,等美国彻底抽身,更没机会出头。 美国不敢打,是因为输不起也耗不起。真在亚洲开战,不光经济要崩,全球的战略布局都得乱,本土还有被波及的风险,这种风险美国可不敢冒。 这些年驻日美军的意义早变了,从威慑对手变成了沉重包袱,冲绳基地天天要花钱维护,还得防着远程导弹,风险跟收益完全不成正比。美国现在一门心思要 “瘦身”,连南美洲的基地都在砍,哪还有精力在亚洲开打。 但日本不一样,它是抱着破釜沉舟的心思在往前冲。几十年憋着劲儿要摆脱战后体制,好不容易等到美国松绑,又赶上美国战略收缩的空当,哪能轻易放弃。 为了让海上保安厅跟自卫队一体化,连《海上保安厅法》都要改,硬是把民事执法队伍改成准军事力量,演习里早就让两拨人一起练协同作战,指挥链都接上了。 跟澳大利亚、印度搞联合军演,跟北约强化勾连,全是为了攒够 “能战” 的底气。 现在看,美国的收缩反倒成了日本的催化剂。没了靠山的焦虑,正好变成推进军事化的理由,和平宪法成了摆设,防卫预算没了上限,连军事合作的圈子都越画越大。 这跟两边实力真没啥关系,美国是算清了利弊不敢动,日本是认准了机会不愿停,一退一进之间,胆子和决心的差距就显出来了。 日本心里清楚,要是现在不借着这股劲儿把军事架子搭起来,等亚洲格局定了型,再想翻身就难了,这种憋了几十年的执念,可比美国的犹豫要坚定多了。 而且日本早就把后路铺好了,统合作战司令部一成立,既能打破战后指挥体制,又能跟美军的指挥系统绑得更紧,就算美国不直接参战,也能借着同盟关系蹭到情报和支援。 这种把自己嵌进别人体系里再谋发展的路子,让它更有底气往前闯。 反观美国,还在纠结亚太驻军要不要撤,本土安全和海外利益怎么平衡,光是算这些账就耗光了决心,自然没法跟日本那股不管不顾的劲儿比。 说到底,美国不敢打是因为 “怕亏”,日本有决心是因为 “怕错过”。一边是权衡利弊后的退缩,一边是押上未来的冲刺,这跟实力强弱没关系,纯粹是心态和谋划的差别。 日本这几十年的铺垫可不是白做的,从修改安保政策到攒武器、搭圈子,每一步都冲着 “能战” 去的,现在就等着一个机会,这种憋足了劲儿的状态,可比美国的瞻前顾后要吓人多了。

0 阅读:0
凡之谈世界

凡之谈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