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补不进?多是“湿邪裹脾”!这类舌象要先祛湿再健脾 很多人说自己脾虚,吃了

陈科普 2025-10-10 15:04:37

脾虚补不进?多是“湿邪裹脾”!这类舌象要先祛湿再健脾 很多人说自己脾虚,吃了不少健脾药却没效果,反而越补越胀、越补越沉——其实不是药不对,而是没分清“单纯脾虚”和“脾虚湿盛”的区别。尤其后者,湿邪像给脾胃裹了层“湿泥巴”,补药根本渗不进去,盲目补只会加重不适。 先辨症状:3个信号,提示“脾虚湿盛” 若你除了浑身没劲儿、胃口差,还有这些表现,大概率是脾虚夹湿: - 消化差:吃一点就腹胀,甚至嗳气反酸,感觉食物堵在胃里不消化; - 大便粘腻:大便不成形,粘在马桶上冲不干净,擦屁股得用好多纸; - 身体沉滞:脸上爱出油、头发易油腻,四肢像灌了铅,懒得动,偶尔还觉得胸闷。 这时若盲目吃参苓白术散、归脾丸这类补药,要么更胀、消化不动,要么嘴里发黏、身体更沉——湿邪没除,补药只会“添堵”。 再看舌象:2个特征,锁定“湿裹脾” 舌头是脾虚湿盛的“晴雨表”,伸出舌头一看便知: 1. 舌体胖大+齿痕明显:舌头比正常宽胖,边缘有一圈深深的牙齿印,这是脾虚无力运化水湿的明证——水湿在体内积聚,把舌头“泡”肿,长期顶在牙齿上就形成了齿痕。 2. 舌苔白厚腻:舌面敷着一层白腻的苔,甚至能盖住舌体本身的颜色,说明体内湿邪已经很重,这些湿气堵在脾胃里,直接影响药力吸收。 调理关键:先祛湿“通道路”,再健脾“固根本” 脾主运化水湿,脾虚则水湿难排,湿邪又反过来困住脾胃,形成“湿困脾、脾更虚”的循环。所以不能蛮补,得先把“湿泥巴”清掉,再补脾胃才有用: - 可参考用平胃散燥湿运脾:帮身体清除积滞的湿邪,像“铲掉脾胃外的湿泥巴”,打通药力吸收的通道,缓解腹胀、大便粘腻; - 搭配香砂六君丸健脾益气:等湿气减轻后,用它补脾胃、顺气机,从根源增强运化能力,避免湿气再生成。 你平时吃健脾药后,是否也有腹胀、发黏的情况?可以说说具体感受,帮你看看是不是湿邪在“拖后腿”。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