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究竟愿意以多大代价解决台湾问题! 台媒发文写道,“九三阅兵”军事实力展现有两个潜台词:一是中国已经具备在台湾问题上的“军事解决”终极选项能力。二,中国不再遮掩,正式向美国宣告,若美国一定要逼迫挑衅,北京不惧在台海问题上进行中美战略决战,这个坚定底牌已经掀开了。 今年的九三阅兵留下的印象尤为深刻。不同于以往的仪式性展示,此次亮相的装备体系和演练环节,处处透着清晰的战略指向。 最直观的感受是装备展示的实战指向性。 央视镜头里,福建舰配套的歼-15T舰载机多次亮相,让人想起七月底官方曝光的电磁弹射试验画面。 那款专为弹射强化的战机,前起落架能承受高强度冲击,搭配福建舰的中压直流供电系统,能效表现已公开优于美国同类装备。 这样的装备展示绝非偶然。 九月初国台办的表态还在耳边,他们强调以最大诚意争取和平统一,但绝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阅兵场上的装备序列,正是对这份表态的实力注解。 那些精准列装的远程打击系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四月初东部战区的“海峡雷霆-2025A”演练。 那次演习里,咱们的火箭炮打得特别准,直接打中了模拟的天然气储存设施。 台湾那边的情况大家都清楚,他们存的天然气只够用7到14天,发电主要就靠这个。 演习这么安排,明摆着就是冲着这个软肋去的。 美国媒体1945网站四月份也报道过这事,他们拿到情报说解放军半年内就能搞定问题。 美国军方也注意到了这些情况。 八月底日本媒体报道说,美国和日本打算在九月份举行的"坚毅之龙2025"军演中,往与那国岛上部署"海马斯"火箭炮。 这个临近台湾的岛屿一旦部署此类装备,可直接覆盖台岛东部区域。 美方还同步部署反舰系统和无人艇,明显针对宫古水道的封锁场景。 面对这样的军事部署,阅兵场上的反介入装备方阵更显意味深长。 那些能覆盖关岛、冲绳等美军基地的导弹系统,无声回应着外部势力的军事动作。 美国退役陆军中校查克·德沃尔在分析中提到,若美军介入台海,解放军会直接打击其在亚太的军事基地。 九月下旬马朝旭的表态进一步明确立场,他强调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事关核心利益。 这与阅兵传递的信号形成呼应,展现出在核心利益问题上的不容妥协。 而赖清德当局近期的一系列动作,更让这种军力展示的必要性凸显。 赖清德上台近一年来,在两岸交流各领域设置障碍,近期更将大陆界定为“境外敌对势力”。 这种挑衅言行不断压缩和平空间,也让军事解决选项的存在更显重要。 国防部在四月的声明中直指其为“战争制造者”,这样的定性背后是实力的支撑。 美国前总统拜登曾表态会出兵干涉台海,但现实的军力对比已发生变化。 五角大楼的报告显示,中国海军舰艇数量已居世界第一,而美军补给线漫长。 中东和乌克兰的局势也分散了美国的战略资源,使其难以全力介入亚太。 台湾岛内的民生现实也让军事解决选项的威慑力更具体。 九成粮食和全部天然气依赖海运的现状,意味着封锁手段能快速产生影响。 美媒报道中提到的“绞杀战”设想,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条件推演而来。 阅兵场上的装备展示,本质是实力的透明化。 从电磁弹射航母到远程精确打击系统,从网络战装备到无人作战平台,形成了完整的作战体系。 这不再是单一装备的炫耀,而是“军事解决”能力的体系化证明。 对美国而言,这份展示是明确的战略告知。 那些能覆盖其亚太基地的武器系统,打破了美军的区域优势幻想。 查克·德沃尔分析的第三种可能,即中美直接对抗的混乱局面,正是美国需要权衡的风险。 此次阅兵并未回避中美战略竞争的现实。 装备解说中多次提及“应对外部势力干涉”,这样的表述以往并不多见。 这与近期解放军常态化绕台巡航形成呼应,帕帕罗上将曾坦言这些行动不是演习而是预演。 和平统一仍是官方强调的首选,国台办九月的表态再次印证这一点。 但“台独”势力的挑衅和外部势力的介入,让军事能力的展示成为必要。 阅兵传递的信号很清晰,和平的基础是实力,没有实力支撑的和平难以持久。 深知台湾民众渴望和平。台湾同胞都希望过太平日子。 但想过安稳日子就得看清现实,"台独"就是打仗,这话可不是说着玩的。 这次九三大阅兵亮出的底牌,既是给"台独"分子敲警钟,也是告诉那些想插手的外国人别瞎掺和。 未来的台海局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方对实力的认知。 阅兵展示的军事能力,让“军事解决”从理论选项变为现实可能。 这不是好战的信号,而是维护统一的底线宣示。 外部势力需要读懂这份信号背后的决心,“台独”势力更需认清实力差距。 祖国统一的大势不会因挑衅而改变,而军事能力的存在,正是为了让和平统一的前景得以更好维护。 这或许就是此次阅兵最深层的意义所在。
北京究竟愿意以多大代价解决台湾问题! 台媒发文写道,“九三阅兵”军事实力展现有
重楼读世界
2025-10-10 11:43:34
0
阅读: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