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城移交进入倒计时!据俄方消息,俄军已经攻入顿涅茨克乌军据守的要塞城市红军城,该城市一部分区域已经被俄军控制。 红军城能成为顿涅茨克地区的 “命门”,从当前俄乌两军的攻防态势里能看得一清二楚,这座战前仅 6 万人口的小城,正以撬动整个乌东战局的分量,成为双方必争的战略核心。俄军攻入城区控制部分区域的进展,绝非简单的战术突破,而是掐向乌军顿巴斯防线的关键一捏,其背后的战略价值和实际影响,藏在交通线、能源脉和战场博弈的细节里。 先看这被称为 “后勤血管” 的交通网络,6 条高速公路和 5 条铁路干线在此交汇的配置,让红军城成了乌军东部战区的 “物资中转站”。顿涅茨克前线的炮弹、燃料、食品和兵员,几乎都要经这里分流至各作战点位,就像人体依赖血管输送养分,乌军的防御体系全靠这条通道续命。 如今俄军前锋已逼近连接第聂伯罗与克拉马托尔斯克的 T0514 公路,一旦完全控制这条路,不仅能切断红军城与后方的直接联系,更会让斯拉维扬斯克、克拉马托尔斯克这两座顿巴斯仅剩的大型城市陷入补给困境。 这两座城市此前已依托红军城获得物资支援,失去这个枢纽后,乌军只能被迫依赖遥远的哈尔科夫方向迂回补给,不仅运输成本陡增,途中还极易遭遇俄军无人机伏击和炮火拦截,后勤效率会下降至少 40%。要知道 2023 年乌军在巴赫穆特战役中,仅因补给线被压缩就出现弹药短缺,如今若是核心通道被掐断,前线防御的崩溃速度可能会超出预期。 再说说那 40% 的炼焦煤产量,这可不是普通的资源,而是乌克兰军工体系的 “口粮”。扎波罗热钢铁厂作为乌克兰工业排名第三的冶金基地,承担着炮弹外壳、装甲车辆零部件等关键军工产品的生产任务,而其生产所需的炼焦煤,绝大部分依赖红军城周边矿区供应。 扎波罗热本身就是俄乌争夺的工业重镇,一旦失去炼焦煤补给,这座钢铁厂的产能将直接腰斩,前线急需的武器装备补充会陷入停滞。乌克兰军工部门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仅顿涅茨克前线每月就需要 12 万发炮弹,而扎波罗热钢铁厂贡献了其中 30% 的炮弹外壳,一旦原料断供,炮弹缺口将难以填补。 更不用说炼焦煤对民用工业的影响,乌克兰 40% 的钢铁产量依赖这些矿区,失去它们不仅打击军工,更会让本就低迷的经济雪上加霜,这种 “打经济、断后勤” 的双重打击,比单纯的军事失利更致命。 俄军在此次进攻中展现的决心和战术调整,更凸显了红军城的重要性。泽连斯基证实俄军已在此集结超过 11 万兵力,这一规模远超此前任何一次局部攻势,相当于投入了俄军在乌东部集群的三分之一力量。 更值得注意的是俄军战术的转变,他们放弃了传统的装甲集群突击,转而派遣两三人一组的轻装步兵小组,身披可遮蔽热成像信号的特殊斗篷,在无人机实时引导下绕开雷区和工事渗透,一天之内就突破乌军防线 18 公里,这是 2022 年 9 月乌军夺回伊久姆以来,战场最显著的推进。 这种 “偷袭打卡” 式的战术,精准抓住了乌军的软肋 —— 长期作战导致的兵员短缺。乌军许多预设防御工事因无人驻守形同虚设,形成了大量 “真空地带”,而乌军过度依赖无人机侦察,面对灵活的小股渗透时反应迟缓,这才让俄军有机可乘。 乌军的紧急应对同样暴露了红军城的战略分量,他们火速调来了最精锐的部队增援:马里乌波尔保卫战的指挥官普罗科彭科上校率领的国民警卫队第 1 “亚速” 军团,以及第 92 独立突击旅、第 4 作战旅等主力悉数抵达,第 15 炮兵旅也已完成部署实施火力压制。 普罗科彭科作为曾在马里乌波尔与俄军死战的指挥官,此次被委以重任,足见乌军对红军城防御的重视。 但即便如此,乌军仍面临难以克服的困境,前线无人机损耗率远超后方产能,泽连斯基政府采购的装备中 60% 存在质量问题,导致无人机反制能力严重不足,而俄军却能通过无人机空投物资支援渗透小组,双方的战场感知能力已出现差距。波兰虽刚签署无人机操作培训协议,但远水解不了近渴,短期内难以改变战局走向。 从更大的战略维度看,这场战役的时间点选择充满政治意味。美俄总统即将举行阿拉斯加会谈,俄军此时在红军城发动主攻,显然是 “战场施压” 的老套路。2014 年和 2015 年明斯克协议谈判前,俄军均通过大规模进攻获取领土筹码,如今故技重施,意图通过控制红军城这一 “既成事实”,在谈判桌上迫使西方接受有利于俄罗斯的停火方案。 对乌军而言,守住红军城不仅是军事需求,更是向西方证明自身防御能力的 “面子工程”,一旦失守,西方对乌援助的信心可能会动摇,后续军援力度或将缩水。 而对俄军来说,拿下这座城市将是本年度最实在的大捷,不仅能切断乌军后勤、瘫痪其军工,更能重挫乌军士气,甚至可能引发顿巴斯防线的连锁崩溃。
红军城移交进入倒计时!据俄方消息,俄军已经攻入顿涅茨克乌军据守的要塞城市红军城,
迎丝的趣事
2025-10-10 00:01:1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