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有个叫藤并猛的日本间谍,天天在香港中国银行大厦喊:“毛泽东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大陆的情报部门很快就查到了他的底细,甚至帮他转变了间谍的身份。 这位自称“藤井猛”的东京丸一商事社长,实为二战日本“军刀组”精英朝枝繁春。 当大陆情报人员查清其底细时,发现这位原日军大本营参谋竟主动递上投诚书,最终成为冷战初期最具传奇色彩的“双面谍”。 朝枝繁春,这位毕业于日本陆军大学的“军刀组”成员,战时曾以“藤井猛”化名潜入东南亚勘察作战地形。 战败后,他利用旧部关系组建商贸网络,表面经营渔船贩运,实为美军情报部门搜集东亚海运动态。 选择香港作为据点,正是看中这座自由港兼具东西方情报交汇的独特优势。 其每日在中共驻港机构前表演式喊话,实为向新政权递出的特殊投名状,正如他晚年回忆录所述:“在冷战铁幕下,聪明人懂得为自己预留退路。” 当时驻港人员多为历经抗战的地下工作骨干,初闻此事即生警觉。调查发现藤井商社渔船常年在海南至台湾航线活动,且与美军第七舰队补给船存在可疑接触。 但深入侦查后意外发现,此人曾暗中放行遭英方扣留的大陆货轮,更向华南灾区捐赠过药品。 时任华南情报局负责人饶彰风,最终决定采取“观察利用”策略,这与同期台湾当局对日籍间谍“非友即敌”的粗暴态度形成鲜明对比。 朝枝繁春的倒戈背后藏着更深层的时代变局,1954年正值朝鲜战争停战次年,日本国内对美军占领政策不满情绪滋长,不少旧军人开始寻找新出路。 朝枝在日记中曾写道:“当我在香港看到中国巡洋舰‘重庆号’访问时,就知道亚洲格局要变了。” 于是他主动向中方提供关键情报:包括美军对日媾和条约的底牌分析、台湾海峡巡逻间隙等。 这些信息帮助新中国在外交谈判中占据主动,特别是为1955年万隆会议制定对日接触策略提供了参考。 二战末期在沪活动的日谍小野寺信,战后被国民党军统吸收但终遭清算,而朝枝通过持续提供美日安保条约动态,反而获得中方信任。 这种生存智慧源于其独特经历,战时他曾在山西与八路军交手,见识过游击战的群众基础,战后又目睹美军占领下的日本民生凋敝。 通过朝枝渠道,中方了解到日本政界要求美军撤走的暗流,为1956年调整对日政策提供依据。这位前日军参谋提供的美军后勤数据,后来成为新中国研制远洋舰队的重要参考。 参考信源:从间谍到信使:一个日本“军刀组”的战后转型——中国网文化
1954年,有个叫藤并猛的日本间谍,天天在香港中国银行大厦喊:“毛泽东万岁!中华
理大国迷雾
2025-10-08 17:43:03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