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中方反制后,澳大利亚才发现!据了解,本周中方已经将必和必拓美元计价的铁矿石全停

凡之谈世界 2025-10-08 13:07:03

被中方反制后,澳大利亚才发现!据了解,本周中方已经将必和必拓美元计价的铁矿石全停了,连在海上飘的货都没例外。 必和必拓这公司在澳大利亚可不是普通角色,铁矿石业务常年都是它的 “现金牛”,2025 财年光是铁矿石就贡献了集团 53% 的利润,等于大半个公司都靠卖铁矿活着。 它在西澳皮尔巴拉的矿区一年能产 2.9 亿吨铁矿,其中 60% 都卖到了中国,算下来对华年出口量差不多 1.2 亿吨,占了中国进口总量近一成。 以前总觉得自己握着高品位铁矿就能横着走,跟力拓、FMG 两家一起把铁矿石价格攥得死死的,哪怕今年全球供应多了、中国需求放缓,价格跌了两成,也不肯在谈判桌上松口,一门心思要维持垄断定价。 这下好了,订单说停就停,必和必拓当天股价就暴跌 6%,市值一下蒸发掉上百亿美元,账上的现金流瞬间就紧张起来。 澳大利亚整个国家的经济更是被这一下打懵了。2024-2025 财年澳大利亚铁矿石出口收益高达 1160 亿澳元,占对华出口总额的六成以上,这生意可是澳大利亚最赚钱的门道,等于全国的经济命脉都拴在铁矿石上,而这命脉的开关又捏在中国手里。 西澳的矿区已经堆起了万吨滞港的船货,港口起重机停在那儿没人用,下游的冶炼厂因为原料断供,只能被迫减产,数十万靠着铁矿产业链吃饭的从业者眼看着收入要缩水,不少人已经开始担心饭碗保不住。 澳总理阿尔巴尼斯第一时间就跳出来表态,嘴上说着 “失望”,话里话外却全是求缓和的意思,一个劲儿强调铁矿石对中澳经济多重要,盼着这措施是暂时的,还盼着货物能 “不受阻碍地出口到中国”。 这副姿态跟之前的强硬完全不一样,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是急了,毕竟国内的压力已经快顶不住了。矿企巨头们天天找政府要说法,地方政府也跟着施压,毕竟铁矿产业可是不少州的税收大头,现在订单停了,地方财政都要受影响。 慌了神的澳大利亚还想着找盟友搭救,给好几个国家发了求助信号,想把这些铁矿转卖给别人,结果碰了一鼻子灰。 有个欧洲国家直接回话说 “不会为单一国家打破贸易平衡”,压根不想接这个烫手山芋。东南亚市场倒是有点意向,可他们要么产能跟不上,要么运输成本太高,根本没法快速补上中国这么大的缺口。 后来才有人算明白,要是真打算培育印度、日本这些替代市场,至少得花五年时间,再砸进去数百亿美元建配套设施,这根本就是远水解不了近渴,短期内想把中国这个市场的缺口补上,纯属做梦。 这时候澳大利亚才慢慢回过味来,中方这步棋根本不是临时起意,早就是有备而来。以前澳大利亚总觉得中国离不开高品位铁矿,自己能靠着垄断地位拿捏价格,还死咬着美元结算不放,压根没把中方的谈判诉求当回事。 可他们不知道,中国早就悄悄布局了替代方案,不光和巴西淡水河谷这些企业搞成了人民币结算的试点,几内亚的西芒杜铁矿项目还能提供每年 1.2 亿吨的产能,完全能顶上空缺。 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成立的初衷就是抱团采购,就是为了打破澳方的定价垄断,这次停单不过是把藏在手里的底牌亮了出来。 更让澳大利亚闹心的是,这事儿不光是生意上的摩擦,更是戳破了他们一直以来的幻觉。以前总觉得跟着美国后面,在贸易上摆摆架子、设点壁垒没关系,反正中国最后还得买铁矿。 可真等订单停了才发现,自己的经济结构早被单一资源出口捆死了,85% 的铁矿石都要靠中国消化,这种依赖程度根本经不起任何风吹草动。 所谓的 “资源优势” 说白了就是看中国脸色吃饭,一旦中国不想惯着了,之前的定价权、结算权全都成了泡影。 现在澳大利亚国内已经开始出现各种抱怨声,有人说早该跟中国好好谈,不该在价格上那么强硬;有人骂政府太依赖美国,搞砸了对华关系;还有从业者担心要是订单一直停着,自己可能要失业。 可这些话现在说都晚了,中方已经把态度摆得很明白,不想再接受单方面的价格操纵,也希望能建立公平的价格机制,甚至在推动人民币成为大宗商品贸易的结算货币,必和必拓要是不松口接受浮动价格和人民币结算的混合模式,这生意怕是很难重启。 说到底,澳大利亚这次算是吃了个大亏才看清现实。以前总觉得自己握着资源就能高枕无忧,把中国的长期采购当成了理所当然,既想赚中国的钱,又不想平等合作,还在结算货币上跟美元霸权绑在一起。 直到中方真的动手反制,订单停了、市值跌了、产业慌了,才后知后觉地发现,自己早就没了讨价还价的资本,所谓的 “优势” 不过是建立在中方的包容之上。要是还看不清形势,继续抱着过去的老想法,将来吃的亏只会更大。 现在外界都在看澳大利亚接下来怎么选,是放下身段好好谈判,还是继续硬撑着找不切实际的替代方案。 澳大利亚这波算是用真金白银买了个教训,就是不知道这个教训能不能让他们真正清醒过来。

0 阅读:54

猜你喜欢

凡之谈世界

凡之谈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