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孩子,必须把子宫切除”,12岁嫁人的她,22年连生44个孩子,频繁怀孕生子

山海蕴藏奥秘 2025-10-08 10:19:09

“再生孩子,必须把子宫切除”,12岁嫁人的她,22年连生44个孩子,频繁怀孕生子,早已掏空她的身体! 乌干达清晨的阳光还没爬上屋檐,玛利亚姆就已经在厨房忙碌,孩子们一个接一个从屋里蹦出来,像极了刚出笼的小鸡,她数了数,光是给他们分早餐就得站上半个小时,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到底是什么让一个女人能在二十多年时间里生下44个孩子。 “妈妈,今天还有玉米粥喝吗?” 最小的女儿睁着怯生生的眼睛问,她点了点头,把盛满的碗递过去,心里却像被刀子划了一下,这些年她最怕的不是生孩子的痛,而是孩子们饿肚子的眼神。 她12岁那年,父亲把她嫁给了一个比她大不少的男人,当时她根本不知道婚姻意味着什么,只记得家里人说:“跟着他,以后就有人管你了。” 到了丈夫家,她才发现,所谓的 “有人管”,就是一天到晚的劳动和无休止的怀孕。 原来她患上罕见的遗传性卵巢异常疾病,每次一怀孕就容易揣好几个崽,结婚这么多年,她的肚子里孕育了44个小生命。 “当地医疗条件有限,正规避孕药物难获取,盲目用药可能有风险。” 医生在产房外对她说,声音低沉。 她点点头,心里只剩下无力感,她问自己:“我到底该怎么停下来?” 每一次生孩子,都是生死边缘的奔跑,贫血、高血压、早产,身体几乎被掏空。 没人知道,每一个夜深人静的时候,她都是抱着枕头悄悄流泪,“孩子们需要我活着,可我的身体,真的快撑不住了。” 有时她会问老天:“为什么给我这么多孩子,却不给我养活他们的能力?” 她的丈夫呢?在玛利亚姆和孩子们最需要他的时候,男人卷着仅剩的积蓄一声不吭地离开了家,从此再没回来过,她成了家里唯一的大人,要养活几十口人,所有的重担都压在了她身上,她没有时间悲伤,也没有时间生病。 她拼命做各种零工,美发、酿酒、废品回收、帮人修房子,只要能挣到一点钱,她都愿意试,每天晚上,孩子们像沙丁鱼一样挤在小屋子里,有的睡地板,有的挤着一张床,空气里总是弥漫着汗水和玉米粉的味道。 “妈妈,明天能不能也有晚饭?” 大儿子问她。 她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只要妈妈还在,就一定会有饭吃。” 可谁都知道,这更像是一句安慰自己的话。 她的身体因频繁生育早已受损,且当地缺乏专业避孕指导,直到她最后一次生孩子时,医生才做出决定,必须切除子宫,否则她可能会因再次怀孕丧命。 她问自己:“终于结束了吗?” 可生活的难,远远不止于此。 玛利亚姆的人生极端得近乎荒谬,但这并不是她的选择,童年时母亲离家,继母待她不算温和,她逃过贫困的磋磨,却没能逃过被父亲 “安排” 婚姻的命运,她想拥有一个家,却没想到,家成了无休止的负担。 在当地,童婚并不少见,很多女孩,甚至还没懂得什么是爱,就已经成了母亲,成了 “生育机器”,她们的命运像玛利亚姆一样,被生理和环境裹挟着前行,没有选择,没有反抗。 在偏远村庄,医疗资源紧缺,很多女性连最基本的健康知识都没有,玛利亚姆也曾向医生求助,可得到的回复总是 “等条件好些再说”,她说:“如果那时候能有正规避孕帮助,我是不是就不会这么累。” 她的孩子们,有的在家帮忙,有的曾短暂打工补贴家用,玛利亚姆说,她最大的希望,就是孩子们能有不一样的生活,“不要再像我这样,被命运困住。” 每次看到孩子们围坐在她身边,她觉得生命还是有意义的,但她更希望,未来的女孩子不用像她这样,把一生都交给生育和生存的挣扎。 我们总是歌颂母爱的伟大,却很少去问一句:她们真的有选择吗?生孩子从来都不该是女性的 “宿命”,而应该是自由、安全的选择。 愿世界上的每个女性,都能拥有生育的权利,而不是生育的枷锁,关注偏远地区女性健康,保障她们的教育与尊严,这远比赞美 “多子多福” 要重要得多,母爱值得被敬仰,但更应该被呵护,而不是消耗。 参考信源:乌干达一女子36岁已生下44个孩子 孩子父亲不堪困苦抛妻弃子.中国网

0 阅读:211
山海蕴藏奥秘

山海蕴藏奥秘

可爱又迷人的反派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