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在日本韩国卖了6500万,不是靠宣发,是靠中国人讲的战争,让外国人眼眶发热。 他们愿意为一句“他没等到家”付550日元,这比任何明星代言都硬。 《震耳欲聋》成本3000万,赚了1.7亿,没请一个明星,却让300万人自发当推广员。 片方不搞路演,搞听障人士的真实录音——观众不是被说服的,是被戳中的。 《刺杀小说家2》亏了3.7亿,第三部直接砍掉。 华策不赌电影了,改做剧+游戏,8亿预算砍成2亿,反而活了。 特效不值钱了,世界观才值钱。 《只此青绿》首日排片6%,靠博物馆盖章、汉服包场,逆袭到3.9亿。 没人喊“国风牛逼”,但年轻人排队打卡,只为在朋友圈发一张青绿印章。 观众不傻了。 明星撑不起票房,特效救不了烂片,砸钱换不来共鸣。 真正能火的,是让人觉得“这说的就是我”—— 哪怕它没大牌、没特效、没热搜, 只要够真,就能在全球找到懂它的人。
果然,韩国人的自信不是一般的自信,是来自宇宙无敌的自信。一位韩国教授在节目中
【131评论】【2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