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委内瑞拉之邀”短短7个字,背后是拉美国家对外部施压的明确回应,也让美国

高干评世界 2025-10-07 13:40:05

“应委内瑞拉之邀” 短短 7 个字,背后是拉美国家对外部施压的明确回应,也让美国觊觎委国石油、试图掌控拉美能源的算盘落了空。 2025 年 9 月,中国海军一艘运输船缓缓驶入委内瑞拉卡贝略港,甲板上整齐码放的不是武器装备,而是拖拉机、农用水泵和贴着 “紧急医疗援助” 标签的集装箱,五万多份药品和数十台心电图机被迅速卸下,码头挤满举着 “谢谢中国” 标语的民众。 美国的制裁升级早有预谋。 2025 年 3 月,美国政府突然撤销雪佛龙公司在委内瑞拉开采原油的许可,责令其 5 月 27 日前完全退出。 紧接着 3 月 24 日,又宣布对购买委国油气的国家加征 25% 关税,连意大利埃尼、法国莫瑞尔普罗姆等欧洲公司的经营许可也被一并撤销。 到 4 月,委国经济部披露,美国实施的制裁措施已从 1028 项增至 1039 项,石油出口收入锐减 90%,外汇储备濒临枯竭。 制裁的连锁反应很快显现。 联合国食物权特别报告员 2025 年 4 月指出,委国 189.8% 的高通胀率让民众购买力暴跌,许多家庭被迫减少用餐次数,五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问题突出。 医疗系统更陷入瘫痪,联合国 2025 年 9 月报告显示,全国半数以上医院缺医少药,呼吸机保有量仅为 2013 年的四分之一,连基础消毒水都依赖外部援助。 而美国却阻挠国际援助进入,唯有中国通过多年建立的合作渠道持续输送物资。 中国的援助从不是临时起意。 2020 年疫情最严重时,中国就曾紧急运送 100 万剂疫苗和 200 台呼吸机到委内瑞拉。 2023 年双方签署能源合作协议,中国企业帮助修复了 3 座濒临停产的炼油厂,让国内汽油供应恢复到制裁前的 60%。 2025 年这次援助更是精准对接民生需求,拖拉机用于恢复停滞的农业生产,医疗设备直接送往偏远地区的社区诊所,外交部明确表示:“这是基于双边协议的民生合作,与军事无关。” 美国的指责显得苍白无力。 国务卿布林肯在记者会上称中国 “借援助搞军事渗透”,却拿不出任何证据,反而被媒体追问 “为何阻止国际社会向委国送药品”。 事实上,中国在拉美从未建立军事基地,与委国的合作全部集中在能源、基建和民生领域,仅 2024 年就通过合法贸易向委国出口了价值 12 亿美元的农业机械和医疗设备。 这种 “不附加政治条件” 的合作,与美国 “要么听话要么制裁” 的模式形成鲜明对比。 联合国的态度更倾向于客观发声。 虽然 9 月发布的人权报告提及委国存在的问题,但联合国粮农组织同期声明明确指出,“单边制裁加剧了委内瑞拉的粮食危机”,呼吁立即解除对民生领域的限制。 中国代表在联合国大会上进一步提出,“所有国家的安全都不应以损害他国利益为代价”,间接回应美国在亚太部署 “堤丰” 导弹系统的行为,得到 70 多个发展中国家的联署支持。 霸权行径在多地遭遇阻力。 2025 年 4 月菲律宾 “肩并肩” 军演期间,马尼拉民众举着 “美军滚出菲律宾” 的标语抗议,批评军演 “将本国拖入冲突风险”。 日本冲绳今年的民调显示,63% 的受访者反对美军在当地部署中程导弹基地,认为 “不该成为大国博弈的棋子”。 这些声音印证了一个事实:越来越多国家不愿再被绑定到霸权的战车之上。 中国的做法始终围绕 “解决问题” 展开。 没有拉帮结派,没有军事威慑,只是通过合规贸易输送急需物资,通过联合国平台呼吁对话。 就像委国石油部长所说:“中国送来的不仅是拖拉机和药品,更是尊重国家主权的合作态度。” 这种以民生为核心的合作逻辑,正在赢得更多发展中国家的认可,金砖国家去年扩员时,有 12 个拉美国家主动申请加入,便是最直接的证明。 美国的焦虑源于规则主导权的松动。 从 1823 年 “门罗主义” 宣称美洲是 “自家后院”,到如今试图用制裁掌控能源,霸权思维从未改变。 但世界早已不同,70 多个国家在联合国投票反对单边制裁,拉美国家纷纷加强与中俄的经济合作,这些变化不是 “外力干预”,而是各国追求自主发展的必然选择。 真正的影响力,从来不是靠军舰和制裁塑造的。 事件最新动态:2025 年 10 月,中国与委内瑞拉签署农业合作补充协议,将提供 100 台小型灌溉设备和农业技术培训,帮助当地恢复 2000 公顷农田生产; 美国财政部宣布对委国部分非民生领域企业追加制裁,但未涉及粮食和医疗物资进口; 联合国粮农组织表示,将与中国合作开展委国粮食安全评估,计划下月派出专家团赴当地调研。 信源:美舰逼近委内瑞拉!关键时刻一军舰现身——笔下生辉

0 阅读:43

猜你喜欢

高干评世界

高干评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