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喜讯! 我国AG600“鲲龙”第三架批产机完成总装、试飞成功的消息一出来,航空圈子立马沸腾了。 很多人可能听过“鲲龙”这个名字,但不一定清楚它到底干什么的,也不太了解这次第三架机下线意味着什么。 其实,这不是一架普通的飞机,它是目前世界上在体型和起飞重量方面最大的水陆两栖飞机,能在陆地起飞,也能在水面起飞。 更重要的是,它是我们自己研制的,不靠别人。这一次第三架机1103架完成总装并成功试飞,意味着AG600开始进入成熟批量生产的新阶段,离全面投入使用又近了一步。 回头看,AG600这个项目从一开始就没走什么捷径。要做出一款能在水里飞、在天上跑的庞然大物,不是一年两年就能搞定的。 从设计、测试到首飞,每一步都严格按照标准来。2017年AG600在珠海完成首次陆上首飞,2018年在湖北荆门完成水上首飞,2020年又在海面实现首飞。 可以说每一次飞行,都是一次重要的技术突破。尤其是在海面上飞,那可不是随便找个地方就能落下的,必须面对海浪、风速、湿度这些复杂条件的考验。 这次第三架机完成总装并成功试飞,说白了就是AG600开始从单一验证研发阶段,进入批量生产阶段的标志。 批产和研制阶段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要求各项技术已经稳定,制造流程也得高效可靠。也就是说,之前是做一架看一架,现在是按批次造,意味着这款飞机的技术已经足够成熟。 可以进入实战部署的准备期了。而且,1103架试飞成功之后,1105架的机头大部件也已经交付给通飞华南公司,这个节奏说明后面的生产计划已经排上了,进度并不拖沓。 可能有人会问,这种飞机到底有什么用?要是说扑灭森林火灾,那是它的拿手好戏,一次能汲水几十吨,飞到火场直接洒下去,效率远远高于传统直升机。 除了救火,它还能执行海上救援任务,比如台风过后或者船只遇险,AG600能飞到远海,把人安全带回来。再往大了说,它还有战略意义。 南海、东海这些海域范围广、岛礁多,如果靠船只或者直升机巡逻,效率太低,AG600能快速到达远距离海域,执行巡逻或紧急响应任务。换句话说,它不只是个飞机,还是个战略工具。 要知道,能造出AG600的不多,全世界也就屈指可数几个国家有能力做这么大的两栖飞机。过去我们在这类技术上几乎是空白。 现在不仅造出来了,还能批产,说明我们的航空工业已经有质的飞跃。而且,AG600使用了大量国产核心部件,从发动机到航电系统。 基本实现了自主可控,这在当下国际环境里显得尤为重要。现在全球科技竞争激烈,很多关键技术都不愿轻易外传,核心装备必须得靠自己掌握。 值得注意的是,AG600的生产和应用,也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升级。比如材料、制造工艺、试验验证等方面,都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提升。 尤其是在航空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方面,AG600项目也是个典型例子。现在很多部件都是采用数字化建模、模拟验证、自动化生产。 这些经验未来还可以应用到其他大中型飞机上,推动整个航空工业水平提高。眼下咱们的AG600已经不再是“试验品”,而是进入了能打仗、能救命、能干活的阶段。 未来它出现在森林火场、远海救援现场、或者国际人道救援任务中,都是极有可能的。可以说,AG600“鲲龙”的翅膀已经张开,飞得越来越稳,也越来越远了。 参考资料:AG600“鲲龙”飞机批产第三架机总装下线并完成生产试飞 2025-10-05 07:48:10 央广网
世界都在模仿F-22,为什么就对歼-20望而却步?其实原因很简单,他们不是瞧不上
【23评论】【3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