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庭的通病:事已至此,还要话多!

雅可说育儿 2025-10-05 14:17:00
上周末我带娃去露营,隔壁帐篷发生的事让我非常警醒。 一个小男孩追蝴蝶时摔进泥坑里,衣服全脏了。他妈妈冲过去就吼:‼️“刚换的新衣服!跟你说过多少次看路!” 孩子愣在原地不敢哭,爸爸跟着补刀:‼️“下次再乱跑就永远别出来玩!” 好好的露营,最后变成孩子的抽泣和父母的冷脸。 . 这让我想起去年带大小昭去爬山,弟弟也是摔进泥坑里。当时我“怎么这么不小心”都到嘴边了,我老婆竟然笑着说:♥️“哇,摔出个泥娃娃!走,咱们找条小河给你变身。” 结果俩孩子一路研究哪种泥巴颜色深,嘻嘻哈哈完成了一次完美徒步。 . 从那次后我就意识到,👍父母不能当事后诸葛,跟孩子沟通,话说出口前要先摸一摸温度。烫人的责备会烙伤孩子的自信心,温热的提醒才能让孩子变得更好。孩子仰头望我们的眼神,不该是等着挨锤的钉子,而是等待浇水的幼苗。 . 🥕当然,我们是父母,也不是圣人,很多时候孩子做错事,一瞬间的情绪很容易被点燃。 所以我们要学会一件事:👆先解决事,再收拾心情。 . 举个例子,有一次我带娃去河边玩,哥哥把我新买的运动相机掉水里了。要搁以前,我肯定先吼一顿,那相机2000多块钱呢。但看着孩子发白的脸,我咽下火气:“记不记得上次风筝挂树上,我们最后用扫把改装成救援钩,把风筝救下来了?” 俩孩子当场撅着屁股研究,用树枝和塑料袋做了个捕捞网。虽然没捞到相机,却网住两只透明的小虾。回家路上哥哥突然说:“相机在水底,会不会给小鱼拍全家福?”全家人笑了一路。 晚上他俩主动捧出存钱罐,要赔我的相机,而我早想通了:🌳丢个相机,换回这么会动脑筋的娃娃,值了。 . 作为一个践行自然教育5年多的爸爸,其实大自然真的教了我们很多: 🌿松果掉地上,不会骂风力太大,小溪断流了,还在悄悄养着青苔。养孩子就像种树,磕了碰了别老拿剪刀修,多给点阳光和耐心让它自己长。下回遇到糟心事,试试把嘴边的责怪换成:“来,咱们看看这件事情怎么解决比较好!” . 父母的嘴,孩子的命。事已至此,与其互相责备,不如一起解决~

0 阅读:24
雅可说育儿

雅可说育儿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