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学专家李银河说:“ 如果你已经60岁了,那么你来日不多了,没有意外,最多还能过20多次春节,还能体验960多个周末,还能看7300多次日出,就永远的消失了。 来日并不方长,人有旦夕祸福,人死的时候,并不是老了才死,而是随时都会死;人也不是病了才会死,而是有各种各样的死法。 有人死于癌症,有人死于车祸,有人死于情杀,有人死于中毒,人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那个会先来到。” 曹操在《短歌行》中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人的一生,其实非常短暂,然而在短暂的一生中,苦难占了九成,幸福不到一成,不如意的事情,十有八九,顺心的事情,不足一二。 把数字摊开,比耳光还响。7300多次日出,听起来像存折,可它只减不增,今天眯个懒觉,就少一次;明天雾霾遮天,也算透支。我三十出头,已经错过一万多次日出,却为几百块全勤奖掐掉闹钟,想想都肉疼。李银河把“死”拆成倒计时,曹操把“活”揉成朝露,一个理科生式冷静,一个文科生式浪漫,都在提醒:别磨蹭,真没多少余额。 去年冬天,我同学老赵,三十五,健身狂魔,能跑全马,半夜心梗,人没到医院就凉了。葬礼上,他老婆把运动手环放遗像旁,步数永远停在23816。那天我第一次真切感到:原来“咔哒”一声,账户就冻结,没解释、没补考。老赵生前最爱说“等我攒够一千万就退休”,结果连退休表的影子都没摸着。回家我把自己的“等以后”清单撕了:等以后有空去学潜水,等以后有钱去冰岛,等以后孩子大了再陪爸妈——等个鬼,现在就去。 我爹更绝,六十岁那年突然宣布要学萨克斯。全家反对:肺活量不行、记性不行、时间一大把为啥不给孙子做饭?他只回一句:“再不学,就吹给鬼听?”如今他吹着《回家》在小区广场晃,白发被夕阳染成金色,一堆老太太围着鼓掌。我妈悄悄说:“你爸年轻时想考文工团,家里穷,去搬砖了,现在圆梦呢。”我这才懂,所谓“苦短”,不是让你唉声叹气,是催你立刻上马,别让愿望烂在肚子发酵成遗憾。 苦难确实多。早晨地铁限流,苦;老板临时改方案,苦;房贷车贷花呗,苦;娃半夜发烧,苦。可幸福也真小:便利店最后一瓶冰镇可乐,地铁刚好有座,老板出差一周,娃退烧后冲你笑。幸福像地铁口的煎饼果子,三秒没接住就凉。你得学会趁热吃,学会在缝隙里种花。我小区保洁阿姨,每天五点扫完地,就在垃圾桶旁跳广场舞,自带小音箱,放《酒醉的蝴蝶》,跳得满头大汗。她说:“工资低咋啦?出汗就高兴。”我看她跳,突然觉得生活没那么难,难的是我们总盯着九成的苦,忘了那一成的甜。 有人问我:既然随时会死,那还努力啥?我答:正因为随时会死,才更要好好活。努力不是攒金山银山,是攒选择权——不想加班时能甩辞职信,父母病床时能选最好药,孩子想学画时买得起画具。努力是给生命上保险,让“意外”来临时,我们能有尊严地对抗,而不是被动挨锤。就像老赵,他要是早知道只活三十五,也许不会拼命加班,但会更拼命去爱、去闯、去享受风。可惜人生没有早知道,只有早行动。 我把李银河的“960个周末”打印成A4纸,贴在冰箱门,每过一周划掉一格。划的时候,心里“咯噔”一下,像给生命剃头,越剃越短。但也怪,自从贴上这张纸,我不再赖床,周末早早起来,去爬山、去菜市场、去陪爸妈吃早饭。划掉的格子越多,我对生活的热情越高,仿佛在玩一场倒计时游戏,分数是笑声、是汗水、是热气腾腾的每一餐。 写到这儿,窗外天快亮了,我给自己倒了杯凉啤酒,对着电脑屏幕干杯——敬那些没来得及看日出的人,敬我们还在呼吸的每一秒。别怕苦难多,别怕幸福少,怕的是你在苦难里泡着,却忘了伸手去够那一点点甜。记住:日出每天就一次,错过了就真的没了,但只要你起身推开窗,明天它还会再来。来不来是它的选择,看不看是你的自由。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性学专家李银河说:“如果你已经60岁了,那么你来日不多了,没有意外,最多还能过
可爱卡梅伦
2025-10-04 07:48:31
0
阅读: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