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将会怎么发动报复行动?这次,俄罗斯如果不敢打击法国,那么,西方各国都要开始抓俄罗斯影子船队-油轮!俄罗斯的600-1000艘油轮,一旦出海,将再无安全可言。 这艘11万吨级的油轮,差不多能装下近百万桶原油,换算成市价,就是好几亿美元的货。 但对俄罗斯来说,钱是小事,面子和底线才是大事。 要知道,扣船的地方是北约的军事基地,不是某个国家的民用港口,这等于北约用自己的军事平台,对俄罗斯的运输工具动了手。 之前西方对俄制裁,顶多是冻结银行账户、限制科技出口,就算搞能源禁运,也还停留在“经济层面”,可这次直接上了特种部队,把船扣在军事基地里,这已经是赤裸裸的军事威慑了,说白了就是在试探:俄罗斯,你到底敢不敢跟我硬刚? 更关键的是,这背后还牵扯着俄罗斯的“影子船队”。 可能有人没听过这东西,其实就是俄罗斯为了绕开西方制裁,悄悄收购的一批旧油轮,有的换了第三国船旗,有的改了船名,就像“影子”一样在海上跑,把俄罗斯的石油运到印度、土耳其这些还愿意买的国家。 这600到1000艘船,就是俄罗斯经济的“血管”,俄罗斯一半以上的外汇收入靠能源出口,而这些“影子油轮”扛了近三成的石油运输量。 之前西方早就把这些船列进了制裁名单,但一直没敢真动手,就是怕俄罗斯急眼。 可现在法国带了头,要是普京不反制,你说德国、英国会不会跟着学? 到时候一艘艘油轮被拦、被扣,俄罗斯的石油运不出去,外汇就会暴跌,别说支撑乌克兰战场的开销,国内的民生、工业都得受影响,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那普京能怎么报复?总不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血管”被掐断吧? 最直接的一招,可能就是让俄军去北约基地把油轮“拿回来”。 你别觉得这是天方夜谭,俄罗斯海军虽然常规力量比北约整体弱,但对付局部的军事基地,还真有底气。 比如派几艘22350型护卫舰过去,这船能装“口径”巡航导弹,射程能覆盖整个欧洲;要是想更有威慑力,说不定会派核潜艇悄悄开到附近海域,俄罗斯的北风之神级核潜艇,能发射潜射洲际导弹,就算不真开火,往那儿一摆,北约也得掂量掂量:真把俄罗斯逼急了,谁也没好果子吃。 当然,普京也不会真的跟北约打起来,大概率是派军舰围住基地,同时通过外交渠道施压,意思就是“船是我的,赶紧还回来,不然我就不客气了”。 这么做就是要告诉西方:我俄罗斯的东西,不是你想扣就能扣的,敢碰我的利益,我就敢跟你硬刚到底。 除了硬刚,普京可能还有更“聪明”的报复手段,派更多无人机去袭扰欧洲大陆。 之前俄罗斯用伊朗的“见证者-136”无人机打乌克兰的能源设施,效果特别好:这无人机成本才几万美元,却能炸掉几百万美元的变电站,而且飞得低、目标小,防空系统很难拦。 现在要是把这招用在欧洲,比如盯着波兰、德国这些北约国家的边境雷达站、输油管道,或者一些不重要但影响民生的设施,时不时来一下,就能让欧洲老百姓闹心。 欧洲现在能源本来就紧张,冬天取暖还得靠天然气,要是无人机把某个输气站炸了,老百姓家里没暖气,肯定会骂政府。 政府压力大了,自然就会想办法跟俄罗斯缓和关系,到时候法国扣船的事,说不定就成了“烫手山芋”。 而且无人机袭扰不用派地面部队,不会引发大规模战争,属于“低成本高威慑”,特别适合俄罗斯现在的情况——既出了气,又不会把事闹到无法收拾的地步。 还有一招,就是“杀鸡给猴看”,加大对基辅的打击力度。 乌克兰是北约的“小弟”,法国敢扣油轮,背后也是北约在撑腰。 那俄罗斯就往基辅扔更多导弹、更多滑翔炸弹,把基辅的军工厂、交通枢纽炸得更狠一点。 比如之前俄罗斯炸过基辅的地铁隧道、铁路编组站,现在可能会加大药量,甚至针对西方给乌克兰送武器的中转站动手。 这么做不是为了占领基辅,而是为了传递一个信号:你北约敢动我,我就打你支持的乌克兰,打得越狠,你们的损失就越大。 法国看到乌克兰被揍得更惨,心里也会犯嘀咕:我扣个油轮,结果让乌克兰遭这么大罪,以后北约再想搞事,是不是得先想想后果?而且加大对基辅的打击,也能提振俄罗斯国内的士气,让民众觉得政府在强硬反制,不会让人随便欺负。 不过咱们得客观说,普京的这些报复行动,其实都有个底线——不会主动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 普京很清楚,跟北约全面开战对谁都没好处,所以所有行动都会控制在“威慑”的范围内,而不是真的要跟北约拼个你死我活。 反过来,西方扣油轮,其实也是在试探:他们觉得俄罗斯在乌克兰战场打了这么久,可能有点力不从心,想从能源上再压一把,逼俄罗斯让步。 但他们可能忘了,俄罗斯最不怕的就是被施压,越逼,俄罗斯反弹得越狠。 现在的局面就像一场“掰手腕”,法国先加了力,普京必须接招,而且得接得漂亮。
普京:我很愿意调侃法国总统10月2日,普京在瓦尔代论坛上谈及法国扣押向印度运送
【1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