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美国刮起反印度的浪潮?原因其实很简单:现在不止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都在反印度。印度人蛮厉害的,在各行业印度人混的风生水起,而且变成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 你见过一个移民群体能让美加澳三国的朋友圈都炸锅吗?印度裔移民就是这样一个现象级存在。 近几年,无论是在美国湾区的科技公司,还是加拿大多伦多的金融街,还是澳大利亚的矿业巨头总部,印度裔的身影都越来越扎眼,不是端茶倒水的基层,而是坐在会议室主位拍板的决策者。 谷歌CEO桑达尔·皮查伊、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这些名字早被人熟知,更别说硅谷科技公司高管里,印度裔占比常年稳定在15%以上,比华裔的5%高出整整两倍,这种职场存在感想不引人注意都难。 所以,反印度情绪的导火索就是资源竞争,拿美国的H-1B签证举例,这玩意儿简直成了印度裔的职场绿色通道,美国国土安全部2023年的数据显示,当年获批的H-1B签证里,70%都落在印度裔手里,剩下30%还要分给全球其他国家。 IT行业的本地人看着眼馋,难免嘀咕“凭啥好事都让他们占了”,虽说美国劳工统计局数据显示IT岗位从2018年的450万涨到2023年的520万,岗位明明在增加,但印度裔占了新增岗位的大头,这种架势自然容易拉仇恨。 除了现实利益,文化上的摩擦也少不了,美国新泽西的爱迪生镇,印度裔占比超过40%,商店招牌全是印地语和英语双语,路边摊卖的都是咖喱角和恰巴提,本地老人散步时看着陌生的招牌,忍不住念叨这哪儿还是我认识的爱迪生镇;教育领域的矛盾更突出,加州惠特尼高中是顶尖公立高中,印度裔学生占35%,白人学生从十年前的40%降到25%,家长们在学区委员会上吵得脸红脖子粗,说到底都是为了孩子的升学名额,谁也不肯让步。 其实仔细想想,这波反印度浪潮本质就是移民群体崛起带来的资源再分配矛盾,印度裔的成功不是“抢”来的,而是他们太懂怎么适应移民规则——英语是母语级水平,擅长抱团互助,还把STEM教育刻在基因里。 反观部分本地人,要么放不下身段卷,要么守着旧观念不愿变,看到印度裔跑得比自己快,就把矛盾归咎于外来者,但这种事儿在移民国家早有先例,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反日本移民,九十年代反华裔移民,现在轮到印度裔,不过是历史重演。 说到底,美加澳的反印度情绪,更像是一场适应期的阵痛,印度裔不会因为这些抱怨就停下脚步,他们只会在科技、金融、政坛上越来越有话语权,而本地社会最终也会像接纳日本裔、华裔一样,慢慢接纳这个群体,毕竟移民国家的活力,本就来自不同文化的碰撞与融合,现在的吵吵闹闹,不过是融合过程中必经的小插曲罢了。
墙倒众人推,印度这次是真没统战价值了,联合国第80届大会上,土耳其、沙特、马来西
【3评论】【1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