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在稀土还没彻底平息的时候,中国又在出口管制上祭出了更狠的一手,这次盯上的

芸霄记史 2025-10-03 17:46:17

[微风]在稀土还没彻底平息的时候,中国又在出口管制上祭出了更狠的一手,这次盯上的不是稀土,而是更稀缺、更难替代的小金属。简单点讲,就是把当初那套“稀土战略”搬到了一类更关键的材料身上。西方国家几年来一直把“技术卡脖子”作为法宝,现在轮到中国用资源的方式抓住别人产业链的命门。     别小看这些小金属,名字听上去不够气派,但它们在新能源和芯片等行业里,却是实实在在的“命根子”。   锂、钴、镍撑起了电动车的电池,没有它们整条产业线都要停工,钽、铌在半导体领域必不可少,哪怕设备再先进,没有这种材料,生产线只能干瞪眼。   相比之下,稀土当年给西方带来的麻烦都还算客气,如今小金属上了台面,影响只会更直接。     过去很多国家习惯了“高技术在手,原料找别人”的模式,愿意把污染留给别国,把利润集中到本土研发。   但现实是,没有材料就没有技术成果,那股子“供应随时有”的自信,一旦遇到中国出口收紧,就显得特别脆弱。   更让人头疼的是,小金属不像稀土那样还能到处挖,真正可替代的来源极少,想要自建供应链,不仅投入大,还要花费成倍的时间,短期根本不可能见效。     中国的主动权不是凭空掉下来的,而是几十年布局的结果,制造业做大规模的同时,中国在非洲、南美大量投资,牢牢把握住了钴、锂、镍等关键矿产的上游渠道。   再加上自身储量也不低,自然就能在全球市场里握紧话语权,如今对不少跨国企业来说,谈扩产计划、做长期战略,第一时间得盘算的是中国能不能稳定供料。     这也让“产业安全”的概念发生了转变,以往大家讨论安全,多半盯着知识产权、技术外泄。现在情况不一样,先解决原料问题才算有资格去谈未来的技术突破。   如果资源掌控不牢,技术规划就是空中楼阁,换句话说,资源成了新时代的底牌,比专利、比算法都更直接。     再从经济层面来看,中国拿到资源主导权后,定价主动性也提升明显。以前矿业巨头能左右材料价格,中国常常被动承受。   如今局面逆转,许多高精尖行业的必需金属流通得通过中国之手,价格自然随政策走,对很多外国企业来说,这不仅增加了成本压力,也逼得他们重新拿算盘精细核算。     更关键的是,中国并不是“一刀切”的供给,而是根据对象进行差别化安排。跟自己建立长期合作的伙伴,供应照样稳定。   而对那些在敏感领域对中国不友好的国家,出口管控立刻就能成为有力的谈判筹码,等于说,小金属不仅是经济资源,还是可以发挥战略作用的工具。      从稀土到小金属,中国已经完成了一次战略升级,稀土只是让世界见识到资源的威力,而小金属则彻底告诉所有人:谁能端住饭碗,谁才能主导未来。   未来几十年的博弈,拼的绝不只是技术天赋,更是谁能稳稳地握住关键资源。

0 阅读:406
芸霄记史

芸霄记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