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泰山景区迎来客流高峰,可一场突如其来的秋雨让这场登山之旅变了味。10月1日夜间到2日白天,泰山山顶下起小雨,6级阵风裹着寒意直往人骨头缝里钻,气温骤降至接近0℃。游客们裹着湿透的外套挤在厕所隔间里,有人蜷在饭店大厅的塑料椅上发抖,而另一边,某山顶宾馆推出的“99元过夜坐席”却成了“救命稻草”——截至10月3日,这个包含泡面、热水、充电服务的套餐已卖出2000多单。 这场“坐席风波”背后,藏着旅游市场最赤裸的供需矛盾。泰山山顶13家宾馆总共只有998个床位,国庆首日却涌进超2万名游客,相当于每20个人抢1张床。普通标间从淡季的200元飙到1200元,涨幅600%,景区工作人员无奈解释:“价格是市场定的,我们管不了。”而那些花99元买坐席的游客,反而成了“聪明人”——比起在厕所里闻着异味过夜,至少能有个干燥的落脚处,喝口热水充个电。 可争议也随之而来。有人骂商家“趁火打劫”,99元买个硬座加泡面,分明是“坐地起价”;也有人替商家说话:“大冷天的提供避风场所,收点钱怎么了?”这种矛盾像面镜子,照出了旅游市场长期存在的“痛点”:旺季住宿价格像坐火箭,游客要么咬牙住天价房,要么在恶劣环境里硬扛。就像雪乡的“千元炕”、三亚的“万元海景房”,泰山这次不过是把问题摆到了台面上。 换个角度看,这99元的坐席何尝不是一种“创新”?日本有胶囊旅馆,欧洲机场有付费过夜舱,国内火车站的按摩椅也能凑合过夜。泰山商家不过是把“应急需求”变成了服务产品。但问题在于,这种“创新”是被动的——没人会专门花99元去山顶坐硬座看日出,可当暴雨突然砸下来,体温快速流失时,这个价格突然就“合理”了。 说到底,这场风波暴露的是旅游配套的“短板”。景区能不能在雨季提前开放更多室内避寒场所?能不能建立动态定价机制,防止价格失控?游客又该不该为“应急服务”买单?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值得每个人琢磨。 现在问题抛给你:如果是你,会花99元买个山顶坐席吗?或者你觉得商家该免费开放大厅?评论区聊聊你的选择,说不定你的观点,就能给下次旅行的人提个醒呢! (案例来源:极目新闻)
国庆假期,泰山景区迎来客流高峰,可一场突如其来的秋雨让这场登山之旅变了味。10月
夏日朗晴
2025-10-03 12:03:37
0
阅读:44
游戏人间
出来的都是穷人,穷人没办法,虚荣心作祟怕人笑话,出来活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