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8月30日,新四军特务营营长叶道志被以叛逃罪执行枪决,叶道志被枪决前夕

趣史小研究 2025-10-03 08:41:29

1938年8月30日,新四军特务营营长叶道志被以叛逃罪执行枪决,叶道志被枪决前夕,他的战友陶勇曾多次向新四军军部求情,但依然没能阻止他被枪决的事情。 1937年抗战爆发,南方的红军游击队改编成了新四军。队伍刚拉起来,成分那叫一个复杂。叶道志呢,就是从红四方面军调过来的干部,跟他一起来的,还有陈康和徐长胜。 这三位都是老资格,跟着红四方面军从鄂豫皖一路打出来,雪山草地都趟过来了。叶道志当过师长,陈康是团长,徐长胜也是副团长。可到了新四军,编制紧张,官多兵少,降级使用是普遍现象。叶道志成了副团长,后来又调任军部特务营当营长,等于连降两级半。 降职其实不算什么,当时很多干部都降了,但要命的是“水土不服”。 你想想,新四军的主力是南方八省的游击队,一口福建话、江西话。叶道志他们是湖北黄安人,张口就是大别山味儿。那个年代没普通话,开个会、做个思想工作,跟隔着座山一样。叶道志所在的那个团,全是福建兵,他这个副团长连跟战士唠嗑都费劲,心里能不憋屈吗? 工作不顺心,心里就容易长草。 几个红四方面军过来的老乡,闲下来就凑一块儿喝点小酒,发发牢骚。话匣子一开,说的就都是些“在这里受气”、“瞧不起咱们”的糙话。 终于有一天,这根弦崩断了。叶道志、陈康、徐长胜三个人一合计:“师长,这里太受气了,咱们回原部队去吧!” 他们的“原部队”是哪?是刘邓的八路军129师,那里才是他们熟悉的老环境。于是,三个人以“看地形”为名,揣着短枪就走了。 军长叶挺是谁?那是北伐名将,治军极严。听说三员干部带枪离队,火冒三丈,立刻派人去追,命令是:拒不回来,就地正法! 侦察科长李志高带着人,很快就在江西景德镇的山里追上了他们。 李志高:“奉军长之令,抓你们三个逃兵回去!” 徐长胜性子最烈,顶了一句:“我们不是逃兵,不回去!” 话音刚落,枪响了。徐长胜当场被打死。 这一下,所有人都懵了。叶道志看着倒下的战友,叹了口气,说:“算了,我跟你们回去吧,你们让陈康走。” 陈康当时还想拉他,叶道志摆摆手,让他快跑。 于是,一个死了,一个被押了回去,一个跑了。就这么一个岔路口,三个人走向了完全不同的人生终点。 叶道志被押回军部,陶勇这些老战友都去求情,说他就是一时糊涂,绝不是叛徒,留他一条命,他能打仗啊!但没用。在那个纪律就是生命的战争年代,擅自离队,就是动摇军心的大罪。 加上有人怀疑他们是要去投靠当时已经叛逃的张国焘,这罪名就更重了。 最终,叶道志被公开审判,枪决。临刑前,他还在辩解:“我不是去投靠张国焘,是觉得这里不是我们待的地方,准备到武汉八路军办事处拿介绍信回八路军的。” 跑掉的陈康,一路辗转,真的回到了129师。刘邓首长没有把他当逃兵看,而是给了他一个机会,让他去随营学校当教员。 你瞧,环境变了,人的命运也跟着变了。 陈康回到了熟悉的地方,如鱼得水。他把自己的本事毫无保留地教给学员,带出来的兵嗷嗷叫。很快,他就重返战斗部队,从副团长、团长,一直打到太岳军区分区副司令员。 解放战争时期,他是陈赓手下的主力旅长,他带的13旅,是中原野战军的铁拳头,能攻能守,专打硬仗。淮海战役里那个著名的“钢铁营”,就是他手下的兵。 陈康的军旅生涯,是一步一个脚印打出来的。 他后来自己常说:“老子的副司令是一级一级打上来的,绝不是溜须拍马拍出来的!” 1955年,陈康被授予中将军衔。他晚年接受采访时,说自己身体里还留着11块弹片,取不出来了,就当个纪念。这位从新四军“逃脱”的将军,用一生的战功证明了自己的忠诚。 故事到这里还没完。叶道志当年的战友谭知耕(后为开国少将),心里一直觉得叶道志死得冤。1982年,他给中央军委写报告,详细说明了当年的情况,请求为叶道志和徐长胜平反。 报告交上去,一年半没回音。谭知耕当时已经查出了癌症,在病床上,他又口述修改,写了第二份报告。这一次,终于盼来了结果。 1983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下发文件,为叶道志、徐长胜同志平反,认定他们是擅自离职,性质是严重违纪,但不构成叛变,恢复他们的名誉。 这份迟到了45年的公正,对逝者是一种告慰,对生者也是一种解脱。

0 阅读:704

猜你喜欢

趣史小研究

趣史小研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