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渡赤水有多神?蒋介石当年说,朱毛已经被我打懵,在一条河上来回跑了四趟。   四

风城高山 2025-10-02 10:30:47

四渡赤水有多神?蒋介石当年说,朱毛已经被我打懵,在一条河上来回跑了四趟。   四渡赤水发生在红军长征途中最关键的一段时间。1935年初,中央红军刚刚从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败中突出重围,一路北上,准备与红四方面军会合。然而,刚到贵州境内,就遭遇到国民党军队的重兵围堵。   蒋介石当时调集了数十万兵力,布下了层层包围圈,企图在川滇黔交界地区将红军一举歼灭。面对这种态势,常规思维是寻找一处突破口迅速突围,但毛主席却选择了完全不同的方式。   他没有一股脑地往北冲,而是绕来绕去,四渡赤水,在敌人眼皮底下翻云覆雨,把原本的绝境变成了主动出击的战场。   四渡赤水并不是一次简单的“来回跑”。很多人以为红军就是在赤水河边走了几圈,实际情况远比这个复杂。   第一次渡河是诱敌深入,第二次渡河是调动敌人兵力,第三次是突然折返让敌军措手不及,最后一次则是彻底跳出包围圈直取云南,再从云南折回贵州,最后北渡长江。   这一连串看似反复的行动,其实每一步都精准卡在敌我态势的关键节点上。很多人可能没注意到,整个四渡赤水过程中,红军始终保持着主动权,兵力处于劣势却能频频打出局部胜利,根本原因就是战略决策的超前和执行的极致灵活。   蒋介石当时的判断失误也值得深挖。他认为红军已经陷入慌乱,所以才会在一条河上来回跑,其实完全相反。   红军之所以选择赤水河附近反复机动,是因为这里地形复杂、敌军调动困难,加上贵州、四川、云南三省交界,敌军指挥权分散,很难统一调度。   毛主席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才大胆地在敌阵中穿插跳跃,让蒋介石部署的几十万大军好像拳头打在空气上,始终无法合围。   四渡赤水不仅仅是一场军事对决,它还体现了红军当时的战略重建。长征初期,红军其实是处于极度被动的状态,不仅兵力严重损失,战略方向也不明确。   毛主席重新掌握指挥权后,用四渡赤水这场战役证明了红军并没有被打垮,反而在战略上重新站稳了脚跟。   这对红军的士气是极大的鼓舞,也向外界释放了一个明确信号:红军不仅在逃亡,更有能力反击。蒋介石后来的围追堵截更显得被动和盲目,完全是在跟着红军的节奏打仗。   当然,这场战役之所以被称为“神来之笔”,也在于它打破了当时传统军事上的很多教条。比如说,传统军事理论认为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但大多数指挥官在面对重重包围时,往往只想着尽快突围,红军却反其道而行之,主动折返、反复横穿战区。   在当时那个交通和通讯极其不发达的年代,这种机动性简直是军事奇迹。更重要的是,红军在整个过程中没有被敌人重兵合围歼灭,反而在局部打了几场漂亮的胜仗,这种以少胜多、以灵制重的战法。   四渡赤水之后,红军的战略地位彻底改变。蒋介石虽然嘴上说“朱毛被打懵”,但从他随后急调兵力加紧围堵的动作来看,他其实是被打乱了部署。   这场战役之后,他再也无法精准判断红军的动向,只能被动应对。而红军则趁势向北,最终完成与其他红军部队的会合,为后来抗日战争中的统一战线打下了基础。 所以说,四渡赤水到底有多神?它神在每一步都踩在敌人意料之外,也神在它虽然发生在几十年前,但放在今天依旧能给战略思维和组织方式带来启发 素材来源:四渡赤水,红色遵义赓续革命血脉 2024-11-11 23:59·新京报

0 阅读:167

猜你喜欢

风城高山

风城高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