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2年,李秀成手握30万大军,却因洪秀全乱指挥,所部损失殆尽。李秀成明知洪秀

史海奇报屋 2025-10-02 04:15:46

1862年,李秀成手握30万大军,却因洪秀全乱指挥,所部损失殆尽。李秀成明知洪秀全的作战方案行不通,但依然遵从天王指令,忠王没能坚持己见。 1857年5月,石达开外出单干,带走精兵强将。陈玉成、李秀成,被洪秀全火速提拔起来,力挽狂澜。但是,李秀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协助陈玉成,因为他没多少精锐。 李秀成家底弱到什么地步呢?连绿营军都打不过,每次被清军围困,李秀成第一时间想到陈玉成。到了1860年初,李秀成还被困在浦口,城池即将陷落,若非偷袭杭州得手,估计就栽了。 李秀成真正崛起,不依靠陈玉成活着友军协助,就能势如破竹,与清军主力兵团交战,始于1861年7月。此时,李秀成从西征战场回来,路过江西时,得到脱离石达开北上的20万杂牌军,并加以训练。 李秀成有一个优点,就是善于培养人才,一旦手中有人马,就算是乌合之众,也能训练出一支精锐。脱离石达开的70多位将领,追随石达开时毫无战绩,跟着李秀成则所向披靡,并能独当一面。 1862年,经过一年的征战,李秀成几乎拿下整个江苏、浙江,建立苏福省、天浙省,并三次围攻上海,准备夺取最大通商口岸。此时,李秀成已经崛起,成为太平天国顶梁柱。 手握30万大军,都是李秀成一手调教出来的,他们占据江浙各地,并认真经营这块根据地。不出意外,李秀成将拿下上海,打通与西洋联系的最大通道,然后进行军事变革。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李秀成对湘军、太平军的认识非常清楚。湘军野战水平很一般,但凭借绝对优势的水师与后勤优势,可以打持久战、消耗战,推行“结硬寨,打呆仗”战术,太平天国耗不起。 想要击败湘军,就必须组建一支现代化的铁甲舰队,碾压湘军水师,控制长江巷道。此外,大力发展火器部队,购买、建造西洋“开花大炮”,从陆地上摧毁湘军营垒,迫使他们出来野战,然后将其歼灭。 从李秀成自述中可知,李秀成希望通过近代化方式,完成对太平军脱胎换骨的转变,从而实现对湘军的降维打击。但是,李秀成还是“愚忠”,关键时刻不能坚持己见,被洪秀全葬送了自己的精锐力量。 1862年8月,湘军围攻雨花台,洪秀全急忙下令李秀成勤王。此时,李秀成正在猛攻上海,清军、列强联军一败涂地,太平军很有希望拿下城池,李秀成并不想放弃,却拗不过洪秀全。 洪秀全多次下发圣旨,斥责李秀成,说他有二心。李秀成无奈,只好率主力大军回来勤王,参与雨花台之战,无疑是大错。为何呢?很简单,李秀成不具备与湘军死磕的能力,后勤耗不起,这一点他十分清楚。 苏州会议上,李秀成许诺40天结束战斗,然后回来继续攻打上海。为何是40天结束呢?太平军两线作战,无法专心对付湘军;太平军没有水师,长江控制权在湘军手里,李秀成后勤补给跟不上。 湘军“结硬寨,打呆仗”,依托坚固工事防御,又有充足的粮草、弹药,太平军岂能40天就拿下?李秀成很无奈。要知道,李世民的15万大军,围攻残兵败将镇守的安市城,打了2个月,唐军损失惨重,被迫撤退。 雨花台之战,李秀成也知道自己打不赢,因为后勤跟不上。但是,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李秀成居然孤注一掷,直接下令强攻,让太平军正面冲击湘军构筑起来的坚固营垒,虽说打伤了曾国荃,但强攻很难持续进行。 大战44天,太平军损失一万余人,湘军阵亡五千,但冬季已经到来,李秀成不但缺乏御寒衣服,粮草也耗尽,只能下令撤退。湘军损失惨重,曾国藩担心李秀成再次杀来,也下令撤兵,但曾国荃不同意,非要死磕。 雨花台之战后,李秀成又执行洪秀全“进北攻南”作战,带着缺乏粮草的太平军转战江北。此时,曾国藩下令坚壁清野,太平军啥也得不到,饿死、冻死、病死众多,非战斗减员严重,而江浙又不稳,李秀成危机四伏。 进北攻南持续了7个月,李秀成都没打什么仗,清军全部坚守不出,而李秀成缺乏粮草,也不具备强攻的能力。再则,江浙内部叛徒众多,李秀成担心大本营丢失,只好率兵返回,结果渡江又遭遇暴雨,被湘军水师伏击,所部损失殆尽。 雨花台之战、进北攻南作战,李秀成非要听洪秀全的话,不但损失了主力,还导致江浙局势恶化。本来,李秀成很有希望开拓一片基地,在江南与清军抗衡,如今自身难保,精锐被耗尽,着实可惜。

0 阅读:41

猜你喜欢

史海奇报屋

史海奇报屋

屋内奇报,历史别样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