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京事变,在杨秀清、韦昌辉相继被杀后,洪秀全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没有出面保护秦日纲等亲信,导致石达开一家独大,使得太平军再次分裂。 1856年的天京,本应沉浸在攻克江南大营的庆功氛围里,东王杨秀清却用一场猝不及防的 “天父下凡” 仪式,引发了后果严重的连锁反应。 作为太平天国军政大权的实际掌控者,杨秀清自定都天京以来,专横跋扈的本性暴露无遗。 北王韦昌辉的族兄只因一桩财产纠葛触怒了杨秀清,就被施以五马分尸的酷刑;翼王石达开的岳父黄玉崑,仅仅因为在公务中与杨秀清据理力争,就当场被杖责三百,就连一同在场的燕王秦日纲和天官正丞相陈承瑢,也被无故牵连,受到了惩处。 洪秀全虽贵为天王,但每当杨秀清以 “天父附体” 的名义下达指令时,他却不得不躬身听命。 到了后来,杨秀清愈发得寸进尺,甚至逼迫洪秀全前往东王府,要求洪秀全封自己为 “万岁”。再也无法容忍的洪秀全,暗中写下密诏,紧急召韦昌辉、石达开和秦日纲返回天京。 韦昌辉带领三千精锐士兵,连夜奔赴天京,在城外与秦日纲部队顺利会合,而负责天京防务的陈承瑢,则打开城南城门,等候他们入城。 1856年9月2日凌晨,韦昌辉等人带兵杀入东王府,杨秀清连同府内数千名人被杀,就连杨秀清的几十个妻妾,也没能躲过这场劫难。 韦昌辉接着搜捕 “杨秀清同党” 的借口,在天京城内展开了大规模的屠戮,先后有两万多人被杀。 石达开得知发生惨剧后,立刻赶回天京,看到城内的惨状,他当面严厉指责韦昌辉的残暴行为,却没想到韦昌辉杀上头,连他也想要除掉。 石达开见情况不妙,只能在深夜用绳索从城墙上缒下逃脱,而他留在天京的家人,却全部被韦昌辉所杀。 石达开逃到安庆后,随即率领部队起兵,要求诛杀韦昌辉以平息民愤,天京内外的太平军将士纷纷响应石达开。 洪秀全见局势对自己极为不利,立刻转变了之前的态度。 11月2日,洪秀全下令诛杀韦昌辉及其心腹两百多人,并将韦昌辉的首级装在盒子里,送到石达开的军营中,让石达开 “验明正身”,以此表明自己平息叛乱的决心。 但此时的石达开,却提出了苛刻的条件:必须处死秦日纲和陈承瑢,否则他绝不返回天京辅佐朝政。 这个要求让洪秀全陷入了两难境地。秦日纲是洪秀全的心腹,当年洪秀全在紫荆山活动时,亲自从矿工中发掘出秦日纲,秦日纲也是唯一一位与洪秀全有直接招募关系的王爷。 陈承瑢是天京城里少有的有才能的官员,并且是第一个向洪秀全密报杨秀清有谋反之心的人。 起初,洪秀全还想留下秦日纲和陈承瑢,利用他们来制衡石达开,毕竟秦日纲和石达开早在贵县时期,就已经结下了很深的矛盾,正好可以借助这种矛盾形成权力制衡的局面。 但当时石达开手握重兵,天京的军民也纷纷他主持太平天国的军政,在这样的压力下,洪秀全最终选择了 “弃卒保帅”。 11月底,秦日纲和陈承瑢被押往刑场处决。洪秀全在事后,也对自己的决定感到十分愧疚,后来特意将秦日纲的四个弟弟封为王爵,这也算是一种隐晦的补偿。 诛杀秦日纲、陈承瑢之后,石达开按照约定返回天京辅佐朝政。但经历了杨秀清擅权、韦昌辉叛乱之后,洪秀全的猜忌之心已经深入骨髓,他再也不敢信任异姓王。 于是,洪秀全悄悄加封自己的大哥洪仁发为安王、二哥洪仁达为福王,让这两个毫无能力的兄弟,在朝政上处处牵制石达开,甚至试图夺取石达开手中的兵权。 1857年6月,再也无法忍受洪秀全猜忌和牵制的石达开,返回驻地并带着十万大军(一说二十万)自行行动。 直到这时,洪秀全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急忙削去洪仁发、洪仁达的王爵,还派人送去 “金牌”,恳请石达开返回天京,但此时的石达开早已心灰意冷,洪秀全的挽回已经无法改变石达开离开的决心。 此后的太平天国,陷入了恶性循环:石达开率领部队转战各地,最后于1863 年在大渡河畔陷入绝境,最终全军覆没。 而天京方面,洪秀全一味重用洪氏宗亲,并且大肆封王,导致凝聚力大不如前。 洪秀全当年放弃秦日纲,表面上看似平息了一时的危机,实际上却斩断了可靠的助力,导致石达开一家独大,为了解决后续问题,洪秀全又连连做出错误的选择,导致大局再也难以挽回。
1901年,慈禧为讨好洋人,下令让军机大臣赵舒翘自尽,赵舒翘先后吞下黄金、鸦片和
【35评论】【12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