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苏联将所有的驰援的科学家全部撤走,临走前,一位苏联专家悄悄告诉中国核

小胖胖说科技 2025-10-01 12:17:15

1960年,苏联将所有的驰援的科学家全部撤走,临走前,一位苏联专家悄悄告诉中国核武器研究所工作人员:“其实你们有王就够了,他是核武器研究的关键,即使没有我们...”

1960年7月中苏协议破裂,苏联召回所有在华专家,核研究所损失数百蓝图和技术报告,中子源和爆轰模型中断。团队面对空白数据和故障仪器,进度停滞,士气低落。王淦昌从杜布纳赶回,评估损失,列出内爆压缩和中子注入缺失环节,分组攻关。他改名王京,率队迁青海高原基地,海拔高风沙大,条件艰苦,却坚持每日巡视和计算指导。 没有计算机,王淦昌组织百人用算盘对数表迭代爆炸动力学方程,从密度梯度到压缩比逐项验证。团队专注散射截面和能量损失,调整云室角度捕捉中子路径。于敏管热核原理,王淦昌专点火环节,每周对勘热平衡表和注入时机,确保同步。彭桓武做数学模拟,王淦昌供实验约束,用几何模型避免偏差。计算堆积成柜,逐步掌握内爆技术。 高原缺氧缺水,王淦昌高血压加重,仍带头勘测靶区和擦拭仪器。爆轰试验中,起爆波不匀导致失败,他分析残渣重绘传播图,调整角度后数据精确。材料泄漏时,他隔离泵体清洗,保障安全。团队协作中,他分享抗战经历,强调数据关乎国家。1962年聚合爆轰实验在燕山建站,他操作电容监测电压,推动方案优化。 迁新疆塔克拉玛干前,王淦昌清点设备固定卡车。两年内,中子源效率达标,样机实体化。基地从散乱变高效,计算纸张记录参数,点火理论成型。1963年测试方案审阅通过,确保爆炸支撑。王淦昌领导让项目重生,自力更生填补空白。 1964年10月16日罗布泊原子弹爆炸成功,王淦昌点火理论关键支撑,当量22千吨。同年他提出激光驱动惯性约束聚变方案,高功率激光压缩燃料球,实现受控反应,奠定中国激光聚变基础。1967年6月17日氢弹试验成功,他的辐射内爆模型确保聚变点燃,产量三百万吨。 1970年代王淦昌领导前三次地下核试验,1969年首爆安装传感器监测地震波,积累和平利用数据。推动核物理民用转型,指导反应堆安全设计。1986年参与863计划,聚焦激光和信息技术,推动高科技发展。 1998年12月10日王淦昌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国家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他的激光方案指导当代聚变实验。

0 阅读:4
小胖胖说科技

小胖胖说科技

欢迎大家点赞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