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美国商务部正式发布出口管制“穿透性规则”,宣布对被列入其“实体清单”等制裁名单的企业,只要持股超过50%的子公司,都将自动追加同等制裁。 美国以前制裁中国企业,主要靠“实体清单”,把想收拾的企业拉进黑名单,不让它们买美国的技术或者零件。 但中国企业也不是软柿子,被制裁后,有的通过子公司或者关联公司“绕道”买技术,有的干脆自己埋头研发,慢慢就不那么依赖美国货了。 美国一看,这不行啊,得加码!于是整了个“穿透性规则”,直接把制裁范围从单个企业扩大到整个“企业家族”。 只要母公司被制裁,持股过半的子公司,不管业务跟敏感技术沾不沾边儿,都得跟着倒霉,这招儿,明显是急眼了,想用“连坐”把中国企业的技术获取路全给堵死。 美国这招儿,表面上是针对中国企业,实际上是把全球产业链搅得天翻地覆,研究机构算过账,要是真严格执行,全球几千家跟被制裁中国企业有关的子公司、合作伙伴都得被拖下水。 比如说,一家欧洲企业要是跟中国被制裁企业合资开了个子公司,而且持股超过一半,哪怕这子公司是卖袜子的,也可能被美国断供技术。 这“连坐”逻辑,简直是把国际经贸规则当儿戏,美国拿“国家安全”当幌子,把出口管制从企业层面扩大到股权层面,说白了就是滥用长臂管辖,把自己的法律架到国际法上面。 更逗的是,美国自己的企业也可能被坑,比如,一家美国企业要是跟中国被制裁企业合资,持股过半,那它自己的业务也可能受限,这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嘛。 面对美国的科技霸凌,中国现在可不是“干挨打”的主儿了,9月29号,中国商务部直接开怼,说美国这招儿“性质极其恶劣”,是“泛化国家安全、滥用出口管制的又一典型例证”,还明确表示“要采取必要措施,坚决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中国的底气,那都是自己挣来的,这几年,中国在半导体、人工智能、量子计算这些高科技领域,进步那叫一个快,就说华为的昇腾910B芯片,AI算力都快赶上英伟达的A100了;中芯国际在14nm工艺上也取得了突破;华大九天自己研发的EDA软件,让中国芯片设计不用再那么依赖美国技术。 另外,中国还通过RCEP这些区域合作,跟东盟、欧盟这些市场加深供应链合作,慢慢减少了对美国技术的依赖。 美国这波“穿透性规则”,看着挺狠,其实暴露了它的短视和心虚。 历史上,美国对日本半导体产业打压过,结果日本企业市场份额掉了,但美国企业也没占到啥便宜,反而让韩国、中国台湾地区的企业起来了,现在美国对中国科技围堵,估计也得重蹈覆辙。 一方面,中国的反击能力越来越强,不管是“不可靠实体清单”反制美国企业,还是通过RCEP构建新供应链,中国都在用行动告诉美国:科技霸凌换不来尊重,只会让我们更努力自己干。 另一方面,全球产业链早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美国想用“50%股权”这条线切断全球供应链,最后可能伤到自己企业,还可能加速“去美化”进程,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找不痛快嘛。 说到底,科技竞争拼的是创新,不是制裁,美国要是真想保持科技领先,就该好好搞研发,而不是靠“连坐”规则打压对手,毕竟历史已经证明:封闭的科技生态,最后肯定被开放的合作关系打败。 美国这波操作,可能能暂时拖慢中国科技的崛起,但绝对挡不住大趋势,咱们就等着看它怎么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吧!
K字签证要来了,讨论吵翻天,但我更关心一个没人提的点——这政策是谁拍板的?
【15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