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留在朝鲜境内帮助建设的10万大军突然神秘失踪,美国特务人员寻找了两年

青衫栀幽音 2025-09-30 20:54:15

1958年,留在朝鲜境内帮助建设的10万大军突然神秘失踪,美国特务人员寻找了两年之久,我国也派人寻找了两年多也都一无所获,但不久之后,一个惊人的消息传来……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3年,朝鲜战场的硝烟尚未完全散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兵团的名字已在敌我双方中留下深刻印象,金城战役中,孙继先指挥部队火力全开,短短时间内让敌军溃不成军,战后,这支部队本应乘荣归国的列车,却选择驻足朝鲜,投身重建,协助修复被战争摧毁的铁路、桥梁和厂房,五年的奉献,使得朝鲜的创伤逐渐愈合,就在外界以为第20兵团即将返回家乡时,1958年春天,这支近十万人的队伍却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   这一消失并非偶然,而是精心策划、严密执行的绝密行动,全世界的情报机构都在关注中国的朝鲜驻军动向,尤其是美军,美方特工、侦察机、间谍卫星轮番上阵,试图寻觅第20兵团的踪迹,然而,不论是空中侦察还是地面调查,始终一无所获,这支部队仿佛蒸发在地球上,成为国际情报史上的悬案,美国方面一度怀疑中国是否在策划新的军事行动,国内不少家属和群众也在苦苦等待归队的亲人,内心充满疑惑和担忧。   第20兵团的“消失”其实早有铺垫,就在部队出发前,孙继先奉命秘密回国,中央领导亲自交办新任务,这个任务没有硝烟,却关乎国家命运,中国正处于百废待兴的阶段,机密的“两弹一星”工程刚刚拉开帷幕,苏联突然撤回技术援助,西方核威胁步步紧逼,中国必须独立自主建立导弹与核武器试验基地,中央决定将这个难以想象的重任交给战功赫赫、纪律严明的第20兵团。   整个调动过程极为隐蔽,孙继先带领的十万将士集结完毕后,全部登上提前准备好的密封列车,车窗被草席遮挡,沿途所有站牌用黑布蒙盖,任何与外界有关的信息都被切断,士兵们被要求全程沉默,不得向外透露自己的去向,列车在铁轨上疾驰,一个多月后,他们终于抵达目的地,迎接他们的不是凯旋的鲜花,也不是热烈的欢迎,而是茫茫戈壁,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只有风沙与酷暑,只有干裂的土地和无尽的荒凉。   戈壁滩成为第20兵团新的“战场”,孙继先带领部队,与钱学森等科学家团队一起,投身导弹试验基地的建设,这里没有机械设备,没有现成的生活条件,一切都要靠人力完成,官兵们用最原始的铁锹、镐头和肩膀,搬运石块、平整土地、挖掘沟渠,为了在极端气候下生存,他们在地底挖掘“地窝子”作为临时住所,面对干旱的环境,大家齐心协力打井取水,终于在戈壁深处打出了第一口“甜水窖”,解决了一线官兵和科研人员的饮水难题。   环境的艰苦远超朝鲜战场,白天,烈日炙烤下的地表温度令人无法忍受,大家顶着酷暑挥汗如雨;夜晚,气温骤降,寒风刺骨,许多人只能靠棉被和彼此的体温取暖,缺水、缺粮、缺少医疗条件,成为每个人都要面对的现实,物资不济,但工程进度却不能耽搁,孙继先亲自参与一线指挥,带头推送石块,分配任务,鼓舞士气,参建官兵和科学家们一道,不分彼此,用双手和汗水夯实每一块地基,有人从未见过导弹的真容,但每个人都明白自己的责任,这项工程关乎国家安危、民族尊严。   在基地建设过程中,奉献与牺牲成为常态,成千上万的第20兵团战士,将青春和生命留在了戈壁深处,工伤、疾病、辐射,许多年轻的生命悄然逝去,平均年龄不过二十七八岁,他们的名字没有被书写在历史课本上,他们的事迹长期沉默无闻,即便如此,无数人坚守岗位,默默奉献,有人一生未曾离开戈壁,有人几十年不曾回家,直到多年后,相关档案解密,社会才终于了解这段被尘封的历史。   与此同时,国外的情报机构依然在苦苦搜寻,美军派遣特工渗透中国边境,侦察机反复侦查朝鲜半岛,甚至通过间接线索调查港口、铁路运输记录,台湾方面也试图派人搜集情报,所有努力都无果而终,第20兵团的去向,成为世界军事史上的未解之谜,直到1960年春天,中国第一枚仿制导弹在戈壁基地成功点火升空,准确命中数百公里外的目标,世界终于明白,这支昔日的“消失部队”,原来是在为国家铸造“核盾牌”。   中国的导弹试验基地仅用两三年时间即初步建成,这一速度令苏联专家也大为震惊,此前有人断言,中国不借助外力,十五年内难以完成,第20兵团用实际行动打破了质疑,1964年,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酒泉、罗布泊等地成为共和国航天与核事业的起点,每一块砖、每一根钢筋、每一条电缆,都凝结着第20兵团血与汗的印迹。   信息来源:光明网|《中国志愿军秘史:1958年第20兵团缘何一夜消失》

0 阅读:0
青衫栀幽音

青衫栀幽音

感谢大家的关注